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新書搶先看》小島經濟學:內需是讓經濟成長的引擎!

2018-12-29
彼得.希夫Peter D. Schiff 彼得.希夫Peter D. S
新書搶先看》小島經濟學:內需是讓經濟成長的引擎!

服務業是如何崛起的

中島帝國的儲蓄大量湧入,貸款利率隨之降低,這使美索尼亞國企業家們的投資熱情高漲。但是由於捕魚和製造業的工作越來越多地外包給中島帝國,他們提出來的商業計畫和以往大相徑庭;現在大多數商業計畫更青睞那些需要本地員工提供服務的專案,這類工作無法外包,而且需要的資本較少。
在美索尼亞國第一次經濟會議上,伯南柯發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講來解釋這些變化。他認為美索尼亞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捕魚和製造業這類低階勞動應該外包給窮國,而美索尼亞人則可以自由地從事更加複雜的服務業工作,比如廚師、演說家和藝術家。
由老查理創立的老字號「查理衝浪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家公司的幾代傳人一直製造衝浪板,並且非常成功,現在公司正在朝新的方向發展;查理的後人借了一大筆貸款,擴展了業務,建起了衝浪學校,共有十二座嶄新的校園遍佈全島。
不僅如此,公司還達成了一項在中島帝國生產衝浪板的協議,向外國工人支付魚邦儲備券,但是高附加價值的衝浪板設計和衝浪技巧培訓業務還保留在國內。
不久,服務業蓬勃發展起來,以前遍布全島的製造工廠如今都被主要經銷進口貨物的零售公司取代了。
參議院為了取悅選民,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法規、費用和稅捐來限制選民不喜歡的企業,因而加速了外包的趨勢;種種阻礙使得美索尼亞國的企業在新的島際競爭中逐漸喪失競爭力。
與此同時,在海的那一邊,中島帝國也正經歷著變革……不出所料,因著中島帝國引進的漁網技術,加上個人利益的驅動力量,捕魚效率大大提高了。中島帝國存夠了錢,建造了很多巨型捕魚器(美索尼亞國原捕魚器的設計者控告他們侵犯智慧財產權,但在中島帝國完全沒有勝訴的可能),他們實行二十四小時工作制,三班輪值不間斷捕魚,這些魚大部分都出口到了美索尼亞國。
由於捕魚的生產效率提高,工人們可以騰出時間從事其他工作,主要是與製造業相關的工作。
一船接一船的魚和貨物漂洋過海運往美索尼亞國,同時,魚邦儲備券如潮水般流向中島帝國。
在正常的貿易關係中(比如小鼓島和旋舞島之間的貿易),中島帝國的產品應該用來交換所需要的美索尼亞國產品,但是中島帝國想要累積鈔票的意願導致了兩者間完全不同的關係,即一座島主要負責生產,另一座島主要負責消費。
中島帝國的國王為什麼能夠容忍這樣的安排呢?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但是與他以前的一些計畫相比,這項政策顯得合乎邏輯,該政策使得國王穩坐江山,但是中島帝國製造衝浪板的工人卻沒有得到什麼實際的好處,他們整日忙於工作,自己連衝浪的時間都沒有。
當然,中島帝國人相信他們最後總會得到回報,到時他們就可以不用捕魚,靠儲蓄就能安然度日了。然而,中島帝國人卻沒有意識到,美索尼亞國連養活自己百姓的能力都沒有,怎麼可能為他們兌換鈔票呢?
在美索尼亞國的另一次經濟會議上,伯南柯聲稱雙方的這種關係堪稱最新也是最有效的經濟分工典範。
他解釋說,美索尼亞國在消費方面有一定的優勢,這對整個海域都是有利的,他指出,任何其他島嶼的居民都沒有這麼強勁的購買力,美索尼亞人的消費能力是最可靠的;美索尼亞國擁有寬闊的道路、豪華的汽車和奢華的豪宅,所有的一切都使他們成為最有消費能力的消費者!
美索尼亞人樂觀進取,即便身無分文也敢花錢,因此其他島嶼可以更有效地把消費外包給美索尼亞國!
另外,伯南柯也解釋說,中島帝國最善於儲蓄和製造商品,因此他主張:「將製造業外包給中島帝國,效率更高。」

故事引申

與大多數同時代的經濟學家一樣,伯南柯認為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最大的消費群體就是經濟增長的引擎。
盡情購物要比賣力工作更讓人快樂,這一點連傻瓜都知道。但是,是賣力工作的人,而不是盡情購物的人,在第一時間將商品放在貨架上。沒有生產,何來消費?一旦某個產品被生產出來,它將必然被用於銷售,其中可能發生變化的只有其購買者及售價。

現實連結

過去十年,全球經濟失衡是大多數重量級經濟會議上常常討論的問題。雖然人們為此發表了無數的演講,寫過長篇累贅的報導,這個問題卻絲毫沒有得到解決。
全球經濟失衡最明顯的證據就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在美國歷史上的多數時期,出口都大於進口,造成貿易順差。在有些年份,尤其是接近20世紀中葉的時候,貿易順差額還相當巨大;美國利用這些盈餘在國內建置了更多資產,在國外也購買了不少資產,這個過程讓美國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但是到1960年代末,貿易平衡被打破了;從1976年開始,美國常年處於貿易逆差狀態。
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在貿易逆差的擴大上扮演了關鍵角色,如果沒有全球經濟體系對美元的內在需求,任何國家都無法長期維持這種失衡狀態,因為各家企業和各國政府通常都會拒絕用商品來交換實質上無法購買任何東西的貨幣。
在1970到1980年代,美國的貿易逆差為100至500億美元,雖然數額巨大,但仍在掌控中;到了1990年代,貿易逆差突破1,000億美元關卡。雖然數額大得驚人,但與美國巨大的經濟總量相比,這個缺口相對不大,可是一進入21世紀,情況就變得嚴重了。
21世紀的前十年是中國作為出口型經濟大國崛起的十年,在這十年裡,美國的貿易逆差平均每年都達到6,000億美元,2006年更是攀升到令人咋舌的7,630億美元,這意味著每個美國人,不論男女老少都要分攤2,500美元。
幸好,自從2008年經濟衰退開始後,美國的貿易逆差有所減少。但是正如我們親眼所見的那樣,美國的政策很快就終結了這種積極反轉的趨勢,貿易逆差又再度上揚。
正常來講,貿易逆差能夠自我調節。如果一個國家處於貿易順差狀態,也就是說其出口額大於進口額,就會在國際上形成對其貨幣的需求,如果你想要該國的產品,你就需要該國的貨幣。所以強勢的貿易地位會使一國貨幣走強,弱勢的貿易地位則導致該國貨幣疲軟;如果沒有人想購買你的產品,也就沒有人需要你的貨幣。
但是當一國的貨幣升值,該國的產品就會顯得比較貴,這就給了貿易弱勢地位的國家(幣值較低)將商品賣入該國市場的機會。隨著他們的商品銷售得越多,國際市場對其貨幣的需求也就越大,這股貨幣平衡力量會使脫韁野馬般的貿易失衡得到控制。
然而,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以及中國政府保持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決定破壞了這個機制,使危險局勢越發不可收拾。
近幾年來,為了給本國出口企業提供一種理論上的優勢,多國政府廣泛推出多項措施抑制其幣值,這些措施引發了所謂的「全球貨幣戰爭」——這是一種非常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對抗,因為對抗的目的通常不能除掉對手,反而是幹掉自己。
儘管一個國家可以透過有效的操作手法向外賣掉更多的產品,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損失部分利潤;廉價貨幣同時也會提高進口成本。出口的目的說穿了不過是為了換取進口,當一個國家故意弱化本國貨幣來刺激出口,結果只是讓人們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賺錢來買變貴的進口商品,這便意味著人們的生活水準會下降。(本文摘錄自《小島經濟學:關於魚(金錢)、漁網(資本)、儲蓄及借貸的經濟寓言》 三采出版)

 

 

 

書籍介紹

作者:彼得.希夫Peter D. Schiff     彼得.希夫Peter D. Schiff

出版社: 三采出版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彼得.希夫Peter D. Schiff 
著有暢銷書《美元大崩潰》(Crash Proof 2.0: How to Profit from the Economic Collapse)和《未來十年,這樣做才能致富》(The Little Book of Bull Moves in Bear Markets),兩本書皆由John Wiley Sons出版。他是經驗老到的華爾街預言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曾準確預測西元2008年的金融風暴。希夫曾任職希爾盛雷曼公司(Shearson Lehman),後來於1996年加入歐洲太平洋資本公司(Euro Pacific Capital一家專門操作國外市場和證券的券商),並於2000年升任總裁。他的見解常被各大媒體引用,包括《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等,也曾上過「股市擴音器」(Squawk Box)、「收盤鈴聲」(Closing Bell)、Fox新聞等電視節目。2009年,他宣布角逐家鄉康乃狄克州參議員候選人。

安德魯.希夫 Andrew J. Schiff
身兼歐洲太平洋資本公司公關主任、資深發言人。他精通媒體關係和金融公關,常常在各大研討會和電視節目中發表言論,宣揚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與有限政府的觀念。閒暇之餘,喜歡閱讀歷史書籍、觀賞各類建築,並彈奏曼陀林。
 
延伸閱讀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