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新書搶先看》AI 時代必備生存技能!掌握動機學習「如何學」

2019-02-23
烏瑞克‧鮑澤
新書搶先看》AI 時代必備生存技能!掌握動機學習「如何學」

尋找價值是出於人類本性

讓情境動機轉變為深層動機

我們還有個重要問題沒解決,而那就是我們必須追求意義的原因。問題的答案涉及我們身為人類這個物種的本質,而在許多方面,我們對意義的渴望與我們對「發現」的渴望有關。我們之所以有學習動機,往往是因為我們想要學。人尋找價值,是因為他們演化為尋找價值的狀態。
這段話的意思沒有聽起來那麼迂迴。每次打開網路瀏覽器,我都對自己想要「發現」的強烈欲望感到詫異。那天,我隨手點開BuzzFeed上一則標題為「讓你恢復對人性信心的二十一張照片」的新聞。儘管知道自己不該這樣做,我還是忍不住快速瀏覽了一下裡面的圖片,其中有一隻戴著氧氣面罩的貓、兩名男子在拯救一隻落水的綿羊、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孩獲得一雙新鞋。
然後,我瞄到另一則標題:「登山入門者必爬的十六座山」,接著又跳到另外一個地方。我忘了這些超連結的本質—無論是某個YouTube頻道、某個維基百科頁面,或是一幅蟒蛇吞噬鱷魚的動圖,都會像《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兔子洞一樣,讓人分心走神。
心理學家雅克.潘克賽普很早以前就主張,人天生就是要這樣尋找、探索,並將探索描述為「系統之祖」。對潘克賽普而言,人的情緒依靠這種探索的強烈欲望運轉,他認為感受往往是探索這個行為的晴雨表,可以告訴我們在探索過程中表現得如何。
潘克賽普的觀點解釋了為什麼人在嘗試新事物時會覺得快樂。尋找新穎事物的過程中,讓人感覺良好的多巴胺濃度會上升。反之亦然:憂鬱往往可歸結為一種認為這個世界毫無意義的感覺,其典型特徵就是缺乏探索行為。
在這個意義上,探索就像吃與睡、性與愛,是源自DNA的行為,而毫無疑問地,我們受情緒驅動的探索欲望有長久的演化歷史,畢竟,新事物往往最危險,卻也帶來最大的回報。新的概念、新的種族、新的動物,這些事物可能對我們有幫助,也可能摧毀我們,而隨著時間過去,它們開始擁有自己的特殊價值。
從古至今,生命沒有太大的變化,受情緒左右的探索行動仍是我們日常行為的核心:早上睡眼惺忪地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今天有什麼新聞和找衣服,然後習慣性地找早餐,「那盒葡萄乾麥片又放哪裡去了?」接著,你覺得必須找出車鑰匙—到了離開家門的時候,你已經本能地尋找過許多不同的東西了。
這裡的重點是,動機—或價值—就像理性一樣,屬於原始感覺,我們不斷地探索、尋找,是出於人類本性。人類這個物種就是探索者。花一小時從一個網站逛到另一個網站,從維基百科到八卦新聞網,再到《華盛頓郵報》,不單純是在浪費時間(儘管很多時候的確是),這樣做也為我們帶來一種短暫的愉悅。
這種尋找、這種發掘,往往是學習的第一步。為了產生價值感、產生渴望的感受,我們嘗試、探索,想知道有什麼東西符合我們的興趣和價值基準。如果我們想要學習工程學,可能會去擺弄樂高積木;假如想了解美國國父華盛頓和特倫頓戰役,我們也許會去查維基百科。
某種程度上,我們對自己到底需要知道些什麼有一定意識,會產生一種渴望感。用心理學家蘇珊.希迪和肯恩.巴隆的話說,我們產生了一種情境動機。請把情境動機想成心智的誘餌,而我們都非常熟悉,這種充滿多巴胺的驅動力可以被哪些事物激發:閃亮的圖像、響亮的聲音,或者可能只是一對貓夫妻的影片。
這種動機可能很持久,也許會持續一整個上午,直到我們點完〈四十件讓你感覺衰老的事〉這篇文章裡的所有連結。但更多時候,這種動機是轉瞬即逝的,一出現就消失,我們的注意力已經被下一件事吸引,可能是一聲鐘鳴,也可能是一串刺耳的哨音。
相較之下,有一種動機也許可以稱之為深層動機。這種動機比較深刻。如果情境動機是心智的誘餌,深層動機便是一種陷阱。就是這種動機促使一個人花費數十年時間研究有機化學,或者精進自己的擊劍技藝。
那麼,情境動機要怎樣才能變成深層動機?這就要回到「價值」這個概念—最終,只有「值得去做」的感覺才能讓動機陷阱維持封閉。「意義」是情境驅動力和個人內在驅動力之間的分界線,當我們發現某樣事物是有意義的,它就變成一個更為私密的動機了。
希迪和她的同事安.倫寧格解釋了這個過程。在第一階段,動機通常跟情境引發的興趣有關。比方說,你在YouTube上偶然看到一段講述奧坎剃刀原則(最簡單的解釋往往最好)的影片,影片簡潔有力,於是你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
在第二階段,人會開始在自己投入的題目中發現某種價值。於是,在觀看這段影片時,你開始了解到奧坎剃刀原則可以怎麼幫你贏得辯論—以及解決問題。現在,你之所以繼續看這段影片,是因為它對你有價值。
在第三和第四階段,動機往往逐漸內化,如果我們對某個題目投入足夠的注意力,興趣就會發展成一種更豐富的動機。比方說,當你對奧坎剃刀原則所知甚多時,就會在這個概念的不同解釋中找到價值,並且對它如何運用在醫學或運動等各種領域深感好奇。
當然,上述情形不一定會發生,因為人的個性、經驗、背景、文化都會產生影響。然而,我們必須支持自己的探索系統,支持自己想要「知道」的渴望。實際上,這意味著有時可以讓自己在維基百科上閒逛,去發現新概念,或者花點時間看有趣的紀錄片,或者,甚至只是騰出時間體驗新鮮事物也不錯。
同時,我們必須了解,當學習變得困難時,我們需要情緒上的支持。換句話說,我們必須管理自己的探索系統,好讓事情完成。就我而言,我把動機看成一把火,需要情緒火花讓它燒起來,但如果沒有善加管理,這把火可能很快就會熄滅—或者失控。也就是說,太少探索、太少興奮感,我們會失去求知的渴望;然而,探索得太多,你可能會花一整天在BuzzFeed網站上看〈搞不清楚火焰運作原理的人〉這篇文章。(本文節錄自Learn Better學得更好P.46-P.50)

 

延伸閱讀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