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新書搶先看》贏在投資起跑點,實現複利人生!

2019-08-18
段昌文
新書搶先看》贏在投資起跑點,實現複利人生!
更多有關小錢滾大錢的精華資訊,
複利效應:6步驟引爆收入、生活和各項成就倍數成長》、《讓顧客的錢自動流進來》等影音說書,
由職場訓練大師謝文憲、網路連續創業家許景泰為你18分鐘精闢導讀
每月訂閱只要190元,立即暢聽200本精選書 >>> 立即訂閱

複利的威力:金額與報酬率的謬誤

 
「我用10 萬賺1,000 萬」,類似的故事常在臺灣上演,雜誌、媒體更爭相報導、連載連播,像肥皂劇般深植人心。大家想想:用10 萬賺1,000萬,有可能嗎?確實是有可能的,但絕對有人會問我:怎麼賺?要用什麼方法?你有賺過嗎?最後一題我的答案肯定是:「NO」。但前面兩題其實也很好回答:買張樂透彩!不過報載都已揭露,樂透中獎機率是比被雷打中機率還低。那為何還會有人信?應該要說,樂透彩每期還是有人會中獎,使人有所「期待」;但我們要知道:要中樂透彩還得站在「雷區」,否則怎會被雷打中。
 

72 法則:你的投資要多久才翻倍?

金融學上有所謂的72 法則、71 法則、70 法則和69.3法則,最常被拿來寫進理財書的,就屬72 法則了。這些法則主要是用在估算「將投資金額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反映的是複利結果。簡單來說,只須將你想採用的法則中對應的數字,除以成長率,即可獲得所需時間。例如:年成長5%,利用72 法則,則將72 除以5 可得14.4,這表示約略14.4年可以將投資翻倍。
 
回過頭來看「我用10 萬賺到1,000萬」,用最簡單的72 法則來推算的話,需要幾年時間、需要多少報酬率才能達到呢?我們假設,這位投資人擁有接近巴菲特於1968 2012 年間所創下的27%的複利報酬成績,翻倍需要2.67年時間。很快對吧?確實,因為他是巴菲特。不過,這還只是將10 萬翻倍成20 萬而已;接續再以同於巴菲特的績效翻倍,也需再2.67年,而且還得年年都有「正報酬」的循環。那要幾個2.67年,才能將10 萬推到超過1,000萬?答案是7個,共18.69 年。全球又有幾個人的績效可以超越巴菲特呢?上述巴菲特27%的績效,是在47 年的區間達成的,期間還有負報酬的發生。至於18.69年是47 年的1/3 強,「我用10 萬賺到1,000萬」這說法簡直比詐騙還可惡。
 
其實72 法則有它的限制,但許多書籍都直接忽略。首先,這只是大約估算值,不甚精確(否則大學的微積分可以廢掉了);成長率很大或很小時,此法則的誤差很大,因此使用範圍限制在成長率介於6%至10%間的情況。以臺灣長期低率環境來看,可用性似乎低得可憐,這時7069.3法則就比較適合臺灣目前情況了。
 

複利力量大,但需要用在對的地方

巴菲特投資法常不脫離複利的重要性,根據《向巴菲特學管理: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經營管理篇》(Warren Buffett on Business: Principles from the Sage of Omaha 一書,1965 2012 年間,他每年的平均報酬率為19.8,年化複利報酬率達27%。依前節所述推算,他的總報酬率(TR%)高達75643.07%,不可不謂複利的巨大威力。
 
在這裡讓我想提起一則故事:有個暴發戶看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想娶這位姑娘。於是他跟她說:「我非常有錢,開個價吧!」漂亮姑娘回他:「要娶我很簡單,只要連續給我一個月的錢就可以了。第一天給我一塊錢,第二天兩塊錢,第三天四塊錢,接下來每天都一樣給前一天的倍數,只要堅持三十天,我就嫁給你。」暴發戶說:「這也太簡單了,一言為定!我現在就可以全給妳。」然而,當他拿出計算器開始計算,算到第二十天時就開始害怕了;算到第二十五天時,他汗如雨下;算到第三十天時,他就徹底崩潰了。因為算到第三十天,就要支付高達五億三千多萬元。就現在來看,五億雖然不算多,但在臺灣卻是可以開一家上市的科技類公司,或十家上櫃公司了(依2019 年之規定)。
 
不曉得大家是否有注意到:重點在「接下來每天都一樣給前一天的倍數」,這就是複利的真諦,特別強調持續力。複利的可怕之處在於持之以恆,只要時間一拉長,結果會遠超出你的想像。上述若再持續一個月(六十天),金額會達到576,406,752,303,423,000。這數字太難想像,我們以米粒的重量來比喻:假設35 粒米有1 公克,576,406,752,303,423,000粒米約等於164.7億公噸;以臺灣2018 年每人年食米量約40 公斤左右估算,2,300 萬人共約消費92 萬公噸(=0.0092 億噸)。所以,164.7億公噸的米可讓全臺灣人吃一萬七千九百零二年!
 
要如何幫自己規劃千萬退休金,或買幢新房子?其實答案就在上面的故事中。看似簡單的數學計算法,大家是否有體會到背後的重要意義?首先,就是如何找到「高投報率」的商品。雖然故事中的投報率是高不可攀的100%(翻倍),但投資人更需要確定的是:這些商品是否真的會賺錢,而非賠錢。我們要知道:複利就像兩面刃,負的報酬不只會使你陷入痛苦掙扎,更有可能讓人傾家蕩產。其中奧妙處就在「風險」,這留待下個篇幅來說明。
 

「時間複利」才會翻轉你的人生

知識重要,學習更重要;有些人完全不理財,而是選擇加班或當個斜槓族來賺錢,但「瘋狂加班」與「努力兼差」都不是好選擇。雖然透過勞力賺錢對某些人固然是必須,但還是不能忽略理財和複利的力量,尤其是複利。現實生活中,學生常嫌學費高,可是常看到的情況是:他們繳了學費就忙著去打工賺錢,浪費金錢又浪費時間;畢業後又想盡辦法不要進入社會,家境好的跑去遊學,沒錢的則選擇旅遊打工。結果是出了社會後,相對得花較多時間的「學習」,多數人通常會選擇加班或兼差以賺取立即回報;但許多經驗與事實都證明:想跳脫窮忙族的生活,不得不借助複利的力量。
 
談到複利,我喜歡問一個問題:「時間和金錢哪個重要?」不少人的答案會是「時間」。既然時間很重要,首先就要讓自己脫離加班或斜槓族的輪迴;如果連下班的時間都沒有,又如何能讓自己開始有時間的複利呢?沒錯,沒錢就不可能滾出錢,但沒時間更難滾出時間!老實說,被工作綁架的「有錢人」,充其量只是家裡的印鈔機。這些人從沒想過:唯有複利自己的時間,自己才會是時間的主人。
 
說正確點,金錢複利只會改變你的帳戶,時間複利才會改變你的人生,這裡我想表達的是「時間價值」。大家可曾想過:時間和金錢一樣,需要投入在對的地方。我們最常聽到朋友、親戚或長輩抱怨說沒時間、我要加班、我哪有美國時間(雖然這些人都不知道美國時間是比我們晚結束)、我要打工或我要上班等等的;但如果仔細看看他們僅剩的時間都花到哪裡,就會發現:往往都在放鬆自己上網、看電視與發呆。我不否認這是一種享受,但也是找罪受;要享受就別抱怨,要找罪受就別喊苦。接著我們可以預估,這樣相同的情況會持續一年、二年、三年,這些人的生活模式當然不會有任何改變,更不會有任何改善。
 
如果把時間換作金錢看待,且投資在有「推力」的行為上,就有機會質變,換得更多時間。可能有許多人會認為:每個人每天都只有相同的24小時,除非身體練好、保養好,晚點去見上帝,才有可能擁有更多的時間。但同樣也可反證,一位有錢人必須活得夠久,才可能將自己賺的錢花完(或許也可能完全花不到)。巴菲特曾講過,他盡一生的時間在賺錢(他的興趣就是賺錢,這沒話說),一生花的錢還不到他賺的百分之一,其餘都捐了出去。
 
所以,每個人的「有效時間」是不同的,這點大家應該可以認同了吧。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其大作《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中就曾強調:「有效性」(effectiveness) 比「有效率性」(efficiency)還要重要,我頗有同感。知識工作者的效率跟聰明才智、個性其實無關。聰明人容易把熱鬧和忙碌當成在「創造」價值,可是忙了半天卻一事無成;但在某些場合中我們會發現:有些人看似相當笨拙,但做事穩重,結果是非常有效果的。我最認同杜拉克說的一句話:「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Doing the right 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 things right.)。
 
杜拉克認為,要成為有效的知識工作者,只要不斷練習就能進步。換成投資理財,就是找到對的投資工具、找到對的地方投入,做對的事。如此一來,時間就會省下來,再善用複利概念,時間就是自己的!最後一個重要觀念提醒:有效性和時間都不是錢,不容易被量化;所以就算花時間做對的事、得到有效,人們通常不容易在短期內感受到回饋。
 
以上很難理解嗎?那就再問你一次:「時間和金錢,你要哪一樣?」金錢嗎?那若再確切地告訴你,這金錢得用你的有限的時間來換得,你會要哪一樣?若你的答案仍是金錢,那我也只能說你是要錢不要命了。
(本文節錄自《這樣賺,才是真獲利》
 
 
延伸閱讀

新書搶先看》技術看股掌握進出場時機,賺進第一桶金!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