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別被成長給騙了,台灣電商平台潛藏3大危機

2016-12-21
數位時代
別被成長給騙了,台灣電商平台潛藏3大危機
圖片來源 : Pixabay
如無意外,今年台灣兩大電商平台PChome和momo的營收都將創下新高,但包括他們在內的台灣電商平台業者,焦慮指數恐怕也將達到頂點。因為歡喜成長的背後,更多危機正一步步靠近。
有人形容,發展事業就像是在登山,只是當你一步步往上,以為就要接近頂峰時,眼前出現的會不會是愈來愈平坦的高原?又或者,可能會是一不小心就會跌落谷底的懸崖?

營收頻創新高,股價卻一路走低

過去多年來,即便面臨不景氣,台灣網路購物市場還是持續成長,而最顯著的代表就是營收幾乎每個月都改寫同期新高的PChome和momo兩家電子商務公司。但也值得玩味的是,當電商平台的業績愈好,股價卻反而像溜滑梯般一路往下,其中身為電商龍頭指標的PChome,近兩個月跌幅更將近有4成之多,也寫下過去27個月以來的新低。
別被成長給騙了,台灣電商平台潛藏3大危機
網路家庭和momo過去兩個月的股價都出現下滑,又以PChome衰退的幅度更明顯。     資料來源:鉅亨網
細看PChome財報,雖然營收持續成長,過去一年卻已經鮮少看到單月營收年增幅度有超過20%的表現,不過大致還是可以維持在10%左右水準,穩步向上,只是如果再更進一步看獲利,則顯然和營收不同調。
別被成長給騙了,台灣電商平台潛藏3大危機
網路家庭過去8個季度的營收和營業利益表現。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不只是PChome,另外包括momo、商店街等電商相關類股在過去幾個月以來的股價表現一樣不好看;還有今年才上市的創業家兄弟和夠麻吉的狀況也都相當慘烈,幾乎沒有蜜月期可言,可以說在上市當天,就是股價的最高點。
雖然資本市場的變動有很多複雜的因素,但大幅度且全面性的下跌,一定程度上還是反映出產業基本面問題。而更令人擔心的是,資本市場的反應恐怕還不是對於台灣電商平台未來發展性的唯一警訊。整體來看,在營收不斷成長的背後,至少埋伏了3大危機。

危機一:原生行動平台快速崛起

第一是來自行動市場的突襲。行動化的發展其實已經有5、6年時間,但台灣不論大平台還是小電商,大多是到這1、2年才真正跟上行動化的趨勢這一點,也讓外來者找到切入的契機。
最顯著的案例就是上線僅一年,年化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金額)已經上看1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80億元)的蝦皮拍賣;還有成立4年的旋轉拍賣,近來也宣布其平台商品數已經突破5500萬件。對台灣的電商平台來說,近來感受到最深也最直接的威脅,就是來自這些行動電商平台的崛起。
別被成長給騙了,台灣電商平台潛藏3大危機
成立才一年的蝦皮拍賣,年化GMV已經上看18億美元。資料來源:蝦皮拍賣
「業績灌水」、「補貼撐不久」是許多電商業者看到蝦皮業績的第一個反應。不可否認,蝦皮沒有財報沒有公開,一切都是他們說了算,無從證實真假,而且在商業模式獲得證實之前,也的確沒有人敢保證蝦皮最終會成功。
然而,在中國燒錢不手軟的京東商城當年就是抱著高額虧損登上了美國那斯達克,至今仍穩居中國第二大電商的位置;在台灣,我們也看過露天拍賣當年是如何用免費手段扳倒雅虎拍賣,那今天看待蝦皮又怎麼能以「只是灌水」一語帶過?
實際上,運費補貼也確實讓蝦皮在短時間內知名度大開,並且達到快速集客的效果。即便扣除運費補貼這個因素不看,相較於部分台灣電商平台至今仍忽視行動的威力,原生於行動的蝦皮顯然也更能抓到行動世代「隨拍即賣」、即時通訊等需求。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蝦皮也在培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而習慣一旦養成,威力總是很驚人。就像旋轉拍賣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翊偉說的,他們的用戶都是跟著他們一起成長,所以當原本的年輕用戶長大後,需要買車、買房,第一個想到的也會是旋轉拍賣。
而不論是從超商業者、品牌電商業者,還是物流業者,乃至於你周遭的人口中,其實都不難察覺,蝦皮的補貼絕非只是虛晃一招,而是真正燒出使用量來。還有更值得電商平台業者憂心的是,蝦皮搶走的不只是需求端的消費者,還有供給端的商家。
別被成長給騙了,台灣電商平台潛藏3大危機
東京著衣、86小鋪等品牌商家也開始進駐蝦皮拍賣開設旗艦店。圖片來源:蝦皮拍賣
現在蝦皮拍賣上除了個人賣家,包括東京著衣、86小鋪等,許多中、大型品牌電商也開始陸續進駐。其中,東京著衣董事長凃靜婷表示,她們看中的是蝦皮可以為他們在行動市場找到新客群的機會;而86小舖總經理王閔麒則除了看好蝦皮的流量,同時也希望可以借重蝦皮在東南亞七國的布局,順勢南進。
而這波原生行動電商的崛起,還遠不只有台灣常見的蝦皮拍賣和旋轉拍賣或KKTOWN,同時在中國,有阿里巴巴旗下的閒魚;日本則除了有樂天旗下樂趣買(Rakuma),還有更火紅的mericari等等。市場猜測,原生行動拍賣平台大量且快速的崛起,恐怕都對露天在香港申請上市的估值造成了影響,也可能是露天必須忍痛做下暫緩上市決定的原因之一。
回想PC轉換到行動這條路上,不論軟體或硬體,台灣真正吃到甜美果實的人不多,但敗仗倒是已經吃得不少。當電商平台面對行動化,又將走向什麼樣的命運?

危機二:八國聯軍、兵臨城下

更進一步,蝦皮、旋轉來台,代表的意義其實也不單單只在行動面的衝擊,同時還突顯出第二個危機: 不論想不想走出海外,台灣都必須參加世界盃。
雖然面對境外電商的競爭,對台灣的電商平台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但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除了阿里巴巴旗下天貓、淘寶,來自世界各國,還有更多更多的平台業者或品牌業者湧進台灣市場。甚至,有許多業者根本不需要在台灣設立營運據點,如Amazon、ASOS等,一樣可以吸引大批台灣消費者的生意上門。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張筱祺相信,跨境購買的現象將會愈來愈顯著。根據MIC最新的調查,在台灣已經有 37%的網友有跨境網購經驗 ,而且對於 未來會否再進行跨境網購,有意願的百分比高達84%。 「 這代表台灣跨境行為會愈來愈活躍,對台灣平台是很大的危機,因為消費者需求會移轉到國外去。 」她說。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張筱祺認為跨境購買現象將會愈來愈明顯。圖片來源:資策會MIC
張筱祺認為,現在不只是供給端的發展愈來愈成熟,讓跨境交易這件事變得更簡單;同時在需求端,消費者的心態也在改變,在哪個平台購買對消費者來說已經愈來愈沒有差異。
對此,momo總經理林啟峰一樣有深刻感受:「 台灣電商真正的問題不是在我跟PChome的競爭,是境外網站積極進到台灣來。 」這也是為什麼他會說:「我當台灣第一還不夠,我一定要當亞洲第一,我才能有一點點的力量去對抗這些全世界的巨人。」同樣地,看著世界快速向前走,Yahoo台灣暨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王志仁也很著急,擔心台灣將會逐漸失去競爭力。

危機三:各方助拳,品牌電商崛起

但問題到這裡還沒完,平台業者還有第三個危機來自品牌電商的崛起。
同樣地,這其實也不是在今年才發生的事,只是行動化的發展,加以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網站在不斷分化傳統電商平台流量的同時,也給了品牌電商一個新的入口;還有電商產業的成熟,讓做電商這件事情可以標準化、工具化,因此出現91APP這樣的去中心化開店服務商。眾多的因素就像是助燃劑一樣,讓品牌電商這把野火在今年愈燒愈旺,快速蔓延開來。
91APP董事長何英圻認為,這其實是歷史正常的演變,也就是在新興事業剛開始發展的時候,一定需要中心化的集成,才能實現,但隨著時間演化、成熟,就會出現分化、獨立。他並指出,本質上平台和品牌的營運目標本來就不一致,再加上進入新零售時代,打的是一場傳統集中化電商平台做不到的全通路融合戰爭,終會導致品牌和平台分手。他說:「只要做得好的品牌一定會走自己的路。」
實際從數據表現也可以看出端倪。去年91APP的品牌客戶約2500個,今年則是已經倍增成長,超過了5000家,同時何英圻透露,在客戶GMV的數字表現上,今年也比去年有高達200%的顯著增長。「我看到品牌能量一直在擴大。」他說。
別被成長給騙了,台灣電商平台潛藏3大危機
91APP董事長何英圻認為電商從集中化平台發展到去中心化品牌電商,是歷史自然的演變過程。圖片來源:吳晴中/攝影
實際上,不只是91APP老王賣瓜,不少品牌電商業者本身也提到,透過平台經營電商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掌握用戶消費行為數據的變化,也導致前台行銷和後端系統之間出現斷鏈,無法做到最即時的配合。
再加上這些年流量的下滑,更大大降低了電商平台的吸引力。在資源配置考量下,當年從雅虎拍賣、露天拍賣起家的品牌電商業者不諱言,接下來將會考慮結束在這兩個地方的營運,把資源集中在自家的官網經營。
這樣的現象隱含的意義是,過去集中化電商平台的成長除了來自整體消費的增加,更多時候是對實體銷售市場的侵蝕。然而, 一旦實體店家決定自己做線上線下的銷售整合,而不是登上集中化電商平台,那這塊占整體銷售額仍高達9成的實體銷售市場,就可能變成一塊看得到吃不到的餅。

危機不是一天造成的,台灣電商平台如何突破困局

總結來說,以上三點其實不單單只是台灣的電商平台面臨的危機,其實也是全世界所有電商平台都在面對的挑戰。畢竟,從Web起家的集中化電商平台模式已經發展長達20年之久,當年的創新,現在都已經成為傳統。只是之於台灣的電商平台,這樣的危機似乎又顯得更加嚴峻和急迫。
因為同樣是集中式電商平台,亞馬遜在過去這些年陸續推出Prime會員、一鍵購買的Dash Button、智慧語音裝置Amazon Echo、測試無人機送貨、導入倉儲機器人,以及Amazon GO等等;中國的阿里巴巴也一路建物流、做支付、玩影音、玩網紅、玩數據、試VR等等。在這些年的成長過程中,兩大巨頭從來就不安逸於現狀,而是把賺進來的錢投入更多的研發和實驗。這些實驗中,雖然有不少失敗的案例,卻也經常帶來驚喜。
別被成長給騙了,台灣電商平台潛藏3大危機
亞馬遜過去20年來一直沒有停止創新,近期推出的Amazon GO也讓市場相當驚豔
就像何英圻說的,因為集中化平台有資源、有基礎、有力量,所以像是近來引起關注的Amazon GO 這類的新嘗試,大多也會是由平台來領跑,而這其實是平台的一種優勢。他指出,「 很多事情他(大型電商平台)做下去,大家本來沒有那樣的習慣,就會發現那樣好用,整個往那邊移動。 」也就是說,在不斷被取代、被挑戰的同時,亞馬遜總是能在被大浪淹沒之前,先創造新的浪頭,進而鞏固自己的定位。
「如果中心化平台現在還是幹那些舊的,10年不變,我說它大概就會被瓦解。」何英圻說。
然而將場景拉回台灣,仔細回想3年前、5年前,甚至是10年前,你使用的台灣購物網站或拍賣平台和現在有什麼不同嗎?或者這麼說,你上次在台灣網購平台上感到驚喜,是什麼時候? 
別被成長給騙了,台灣電商平台潛藏3大危機
4家購物網站(左上Amazon、右上PChome、左下momo、右下Yahoo奇摩購物中心),你喜歡哪一個?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副主任王義智認為,甚至不必談到Amazon GO這樣先進的概念,單單只要看網頁設計、商品瀏覽頁面的商品展示等平台核心基本功,就已經可以明顯感受到國內外購物網站的差別。又或者他舉例,海外電商平台很早就推出即時聊天功能,但在台灣這樣的功能至今仍罕見;還有在平台後端管理系統,台灣賣家也缺乏可以用於進行商品決策或行銷數據分析的工具。
「危機不是一年造成的,是經年累月的。」王義智說。
別被成長給騙了,台灣電商平台潛藏3大危機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副主任王義智認為,危機不是一年造成的。圖片來源:王義智

五年後的台灣電商市場會是什麼模樣

而電商平台除了在創新面領跑,面對危機還有另一條出路,就是向外出擊。但現在看起來最有機會的東南亞市場,開店平台這門生意恐怕已經是一片紅海。張筱祺直言,台灣如果要以開店平台的模式複製到海外市場,恐怕會面臨很大的競爭。
實際經營過東南亞電商市場的新加坡現金回饋購物網站ShopBack共同創辦人梁永祥也表示,普通的開店平台模式在東南亞已經被做透了,而且不只是很多人在做,這些人還都募到了很大的一筆錢。所以 除非做好砸錢競賽的準備,否則就是要找出不一樣的模式才有機會。
momo總經理林啟峰:「網路搶第一很重要,每個地方只有一個第一名,你慢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這幾年積極尋找海外合作機會的林啟峰也示警,「我覺得海外競爭其實比台灣競爭還要可怕。」他說:「人家國際化腳步都比我們快, 所以大佈局上我們是很緊張的,因為網路搶第一很重要,每個地方只有一個第一名,你慢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或許現在這個當下,你我都很難想像三大平台盤踞的電商板圖會在未來幾年出現變化,但諾基亞的殞落、Yahoo的出售都說明了,帝國的傾頹往往只在一夕之間。而這也讓人想起台灣曾經風光一時的遊戲產業,如今又是什麼樣的光景?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