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亞馬遜電商肆虐,Costco憑什麼10年市值漲5倍?

2017-01-30
36kr
亞馬遜電商肆虐,Costco憑什麼10年市值漲5倍?
最近看到一個數據非常受啟發:截止到2016年底,亞馬遜的市值超過了3559億美元。這個數字不僅僅超過了沃爾瑪,而且比沃爾瑪+Target+Nordstrom+Kohl's+JC Penny+Sears+Best Buy都大!過去十年電商不斷在吃掉實體零售的市場。十年前亞馬遜的市值僅僅175億美元,今天其市值增長超過20倍!
從下圖市值變化的數據中,我們也看到了亞馬遜市值的增長來,自於傳統大百貨公司市值巨幅縮小。其實Sears十年市值下跌96%,JC Penny下跌86%,Nordstrom下跌33%,梅西百貨下跌55%,沃爾瑪下跌1%。過去所謂的Big Box Department Stores是下跌最慘烈的,而且是估值和業績雙殺。根據美國衣服和鞋子銷售聯盟數據看,美國百貨公司的銷售額從2001到2013年之間下滑了35%。越來越多的人拋棄大百貨公司,轉而走向專賣店。同時,亞馬遜電商模式的崛起也深深改變美國人消費習慣。
亞馬遜電商肆虐,Costco憑什麼10年市值漲5倍?
圖說:過去10年零售公司的股價增速

電商起舞與逆勢增長的Costco

在上面這個名單中,我們看到過去十年傳統零售中,沃爾瑪還算表現比較好的。十年市值幾乎不變。當然這個成績並不值得驕傲,如果算上通貨膨脹,美股的大牛市等因素,持有沃爾瑪十年的相對收益和絕對收益都很差。但是有這麽一家公司,2006到2016年之間上漲了5倍。這就是Costco好市多。雖然5倍的上漲在大牛市中並不驚人,但這是在亞馬遜電商攻擊的大背景下完成的。我們先看下面這張圖,2011到2015年之間,Costco的年營收成長是51%。同期,沃爾瑪只有16%,Target只有9%。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Costco的商業模式和其護城河,以及給我們的啟發。

Costco的商業模式:會員費而不是商品差價

Costco的商業模式看上去很簡單,就是主要利潤來自於會員費。Costco在北美推出了兩檔的會員費服務,每年55美元的普通會員和每年110美元的精英卡會員。精英卡會員能享受2%的消費現金回饋,其他沒有差異。如果一個人(家庭)在Costco一個月的消費超過200美元,那麽他申請精英卡比較劃算,獲得的現金回饋能覆蓋精英卡成本。相比傳統零售商,這是Costco最大的不同點。傳統零售商賣商品都是要賺價差的,價差是公司的收入,然後扣掉人工,房租,水電支出等,剩下的就是利潤。
過去幾十年的趨勢就是大型零售商起來,代表人物就是沃爾瑪。高中的時候我就讀過Sam Walton(SmartM註:沃爾瑪創辦人)的自傳,說他的利潤薄到只有一個塑料袋的價格。於是沃爾瑪依靠非常低的價差,幹掉了當年比他早起來的師父K-mart,成為全美最大的零售商。但是,沃爾瑪就算價差再低,還是要賺錢的。而Costco說,我依靠會員費賺錢,賣商品的價差可以非常低,甚至部分商品以虧損的思維出售。這也是為什麽Costco的毛利率只有12.5%,遠遠低於沃爾瑪的25%和Target的30%。
從最初的商業模式上,Costco就做到了降維攻擊,以一種遠遠優於傳統零售商的模式出現。這也是我在研究大牛股中感受最深的,任何公司的崛起和隕落,都有商業模式的創新和顛覆。當所有人都想著怎麽賺價差時,Costco內部規定任何商品的毛利率都不能超過15%。透過主動降價,牢牢掌握了用戶忠誠度,然後透過會員費的量價齊升來賺錢。
由於毛利率低,Costco給人的感覺就是性價比好。這也導致用戶會加大在Costco的購買量。我的父母也是Costco會員,每次去都會買一大堆東西。而且我觀察過,排在我們前面的美國白人(胖子)買的東西比我們多很多。甚至還有自己開小店的,直接在Costco買一大堆礦泉水什麽的。這也導致Costco的單店收入很高,在1.7億美元左右。而他的競爭對手沃爾瑪,單店收入是4300萬,Target單店收入是3700萬。同樣的道理,低毛利+會員費模式,讓Costco就算賣得便宜,也能賺錢。Costco單店的利潤是300萬美元。沃爾瑪是150萬美元,Target是100萬美元。這也是為什麽店面數量更少的Costco,市值卻遠大於數量更多的Target。同時,也是正因為性價比好,用戶續費忠誠度特別高。我父母一直說,去幾次Costco,55美元的會員費就全部省下來了。
亞馬遜電商肆虐,Costco憑什麼10年市值漲5倍?

商品種類少,周轉率高

我自己體驗過Costco和沃爾瑪的不同。Costco很大,但不讓你感覺頭暈。沃爾瑪是太大太大了,東西質量參差不齊。對於消費者來說,大而全必然是最重要的,但過多的選擇也未必是好事。我們拿牙膏舉例子,Costco售賣的牙膏只有4種,而沃爾瑪有60種之多,多得讓用戶根本無法選擇。Costco整體SKU(商品種類)只有4000個左右,沃爾瑪超過了20000個SKU。我們前面看到,Costco單店的收入其實很高,同時又因為SKU少,Costco單個SKU的量就很大。這導致Costco對於供貨商的議價權很高,可以把價格壓低。而且,Costco會讓供貨商提供單獨給他們的包裝尺寸。我們去Costco常常看到包裝比較大的商品。作為甜食控的我,曾經買過有100個冰淇淋的包裝。這也導致Costco本來在單賣產品的時候,就已經是單個批發的思維了。
2002年Coscto獨家推出的Kirkland品牌也成為他們的明星產品。質量好,價格低成為了Kirkland的標籤,而且是Costco獨有的品牌。今天,整個Kirkland品牌占到了Costco銷量的20%之多。我自己買的最多就是Kirkland的堅果。
所以Costco其實是一種「嚴選」的模式,高品質,低SKU,提供大而全的商品供應同時,已經幫助用戶做了一層選擇。這導致用戶體驗非常好。在Costco買東西不會像在沃爾瑪那麽累,買個牙膏要看半天。但是在這裡又能買到你想要的東西。而且由於許多都是基於大包裝的商品,用戶的客單價不低。每次去Costco結帳都是200多美元。「嚴選」的背後就是一種服務,作為零售商我不僅僅把商品成列在貨架上,而是幫助用戶做產品過濾。對於任何零售商來說,產品貨架都是有限的,無法和無限貨架的電商對比。Costco能夠在亞馬遜崛起的背景下依然保持高成長,就是提供了低價商品+商品嚴選的模式。另一方面,更少數量的SKU也大幅降低了Costco的運營成本,提高產品的周轉率。Costco的營運費用占收入的比重是9%,競爭對手沃爾瑪是19%,Target是21%。

Coscto VS. Sam Club

事實上沃爾瑪很早也推出了Sam's Club,和Costco是一樣的會員制模式。今天Sam Club的店面數量比Costco更多,收入卻遠遠不及Costco。強大的沃爾瑪為什麽幹不過Costco呢?我認為有幾點原因:
1.Sam's Club在品牌上沒有真正做到和沃爾瑪的差別。
甚至許多地方同時有沃爾瑪和Sam's Club。沃爾瑪是真正的大而全,覆蓋低端和長尾用戶。Costco其實是覆蓋中產階級,有一定的門檻。Sam's Club沒有做到和沃爾瑪差異化的品牌。
2.Sam's Club的年費比Costco更便宜,只要45美元。
但是沒有擺脫沃爾瑪賺價差的基因。這導致Sam's Club一出生,就不是沃爾瑪真正核心的業務線。從商品的差距來看,Costco還是比Sam's Club更便宜,品質也更好。而且如果供應商無法提供他們Costco要求的產品品質時,還有Kirkland這種自有品牌,而Sam's Club完全沒有。
3.一個覆蓋長尾,一個覆蓋中產階級。
兩者的用戶分層差異很大。曾經有一個笑話,說Sam's Club的許多用戶都是拿糧食卷救濟的,但從層面也反應了Sam's Club的用戶層次。而Costco的是標準美國中產階級。從消費力,甚至用戶人群看,美國的中產階級是最大的,也給Costco成長提供了廣闊空間。下圖是Coscto的店面分布情況,我們看到加州的店面數量是最多的,這也是美國中產階級數量最多的州。
亞馬遜電商肆虐,Costco憑什麼10年市值漲5倍?
4.更低的員工流動率,更強的公司文化。
無論這個平台自己多厲害,員工還是需要和客戶接觸的,這也會成為服務的一部分。沃爾瑪基本上是按照美國最低標準付工資,Costco的平均工資達到了20美元/小時。沃爾瑪的員工流動率超過44%,Costco的員工流動率只有10%不到,第一年員工流動率不到6%。Costco並提供慷慨的福利——就連兼職員工也能享受充分的健康和牙醫保險。就職一年後,新員工的退休儲蓄帳戶就可獲得股票期權獎勵。自由休假和探親假等傳統福利更是自不待言。這也最終導致了兩者服務上的差異。

Costco的成功帶來的反思

Costco的成功簡單歸因就一句話:性價比更好的商品,高周轉和商品嚴選模式,以及更好的服務。公司透過付費會員模式為主要收入來源,大幅降低了對於賺取產品差價的需求。不同於傳統零售商,Costco不斷思索如何主動降低差價,讓利給用戶,將用戶忠誠度視為最重要指標。透過會員費帶來更多收入,擴大規模後能夠以更低成本採購,降低價差等流程,形成了一個能自我循環的正反饋。也就是說,Costco的產品性價比越好,用戶體驗就越好,付費用戶就會不斷增加,同時再帶來產品體驗的提升。這也是為什麽在互聯網衝擊下,Costco依然能夠持續增長的動能所在。
Costco表面上賣的是商品,其實是服務和體驗。甚至在「好山好水好無聊」的美國,周末去大賣場購物,也是一種娛樂。但Costco產品線SKU少,購物輕鬆愉快,不像去沃爾瑪搞得暈頭轉向。
對於Costco的投資案例背後,其實有不少東西能夠讓其他行業借鏡:
嚴選模式一定是有價值的。無論在互聯網還是非互聯網時代,人最大的需求是提高效率,節省時間。大而全模式也是幫助消費者提高效率。能夠在一家店買到的東西,我為什麽要去其他店購買呢?但是商品選擇太多未必是有益的,大而全+嚴選是最好的模式。
年費模式只有在保持優質體驗的背景下,才是最有效的。年費模式最好的地方是,解決了任何行業中變現的問題。如果一個公司可以不賺錢,那麽他一定是顛覆天天想怎麽賺錢的公司。同時,正因為這個公司可以不賺錢,在起跑線上就贏了。對於消費者來說,最痛苦的是被賺兩道錢。又要交年費,商家還想怎麽剝削消費者。Costco的成功在於,其利益和消費者是一致的。
什麽東西是互聯網無法顛覆的?實體的體驗。Costco的成功在於,其目標客戶是家庭,而不是個人。家庭周末在一起購物、吃飯、交流的時光,是互聯網所無法顛覆的。今天我可以在線購物衣服、褲子、鞋子。不需要去JC Penny、Macy's這些大百貨公司。但是作為一個家庭,我們更願意一起去Costco買東西。Costco的商品主要是給家庭,不是給一個人,其實將這種體驗融合在裏面了。

最後的一些思考:內容紅利和嚴選

對於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我依然最看好內容紅利。類似於羅輯思維這種,已經把內容紅利的嚴選模式做出來了。大家上網,一個最大需求就是消費資訊。今天的資訊不是太少,而是過多,如何幫用戶做篩選是關鍵。羅輯思維這種模式,告訴你我已經做了優質內容的篩選。大家會更願意在上面買書,買東西,因為這是過濾後的品質保證,雖然價格可能會更高。
長期看,對於優質內容,或者內容平台的年費模式是可行的。但核心還是要做成一個Costco,而不是特別小眾的商店。當用戶付費之後,在產品端就和商家是同一個利益陣線。我知道看的內容是真實可靠的,不是軟文來消費用戶,不是廣告。目前大部分內容創業人群,還是抱著「賺價差」的思路。怎麽獲利、粉絲變現成為了他們優先考慮的東西。未來我相信內容創業行業一定會出現幾個Costco這樣的企業,將用戶和自己站在一個陣線中,思考如何給用戶最好的東西,最好的體驗。最終通過長期累積付費用戶,依然能有很大影響力。
 
延伸閱讀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