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化工系年輕學子創業,以科技翻轉農牧業

2018-06-26
今周刊
化工系年輕學子創業,以科技翻轉農牧業
【SmartM解讀】對於人生路途寬闊的現代青年學子來說,最大的問題一直是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就讀清華大學化工所的林儀嘉從小便懷著夢想藉由結合科技來解決農業廢棄物帶來的問題,在運用群眾募資平台下獲得創業資金,正逐步在以科技翻轉農牧業中的問題。
今年底才剛要滿23歲的沃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林儀嘉,還在就讀清華大學化學工程所,洋溢著青春無敵的氣息,然而當她談起所創辦的社會企業時卻絲毫不稚嫩,言談間充滿著具備專業知識的自信。年紀輕輕的她,有一個很大的夢想,期望藉由社會企業的理念結合新科技,解決農業廢棄物所帶來的問題。
四年前的林儀嘉,其實正面臨著人生的迷惘期。當時她就讀清大化工系,對於社會議題相當關注,「那時有許多社會運動都在發生,例如核四、原住民族部落問題,或是學運,這些事情都促使我去思考:社會上發生這麼多事情,為什麼我的化工專業卻無法解決問題?」

她既迷惘又沮喪,對於自己所讀的知識無法實質幫助社會而感到難過,於是她給了自己一個學期的時間,大量選修其他科系的課程,例如人類學、社會學、兒童文學,甚至是法文,「當時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幫自己找到一個方向。」

在自我的迷惘中 找尋貢獻知識的契機

然而她怎麼也沒想到,這個一直尋尋覓覓的方向,不是在課堂上產生,而是在協助教授幫忙一位茶農發展產業的過程中,認識了當時在賣茶的許又仁,點燃了她的夢想與方向。

與林儀嘉相差12歲的許又仁當時已經有創業的想法,物理科系出身的他相當寄情於生物技術,身為農村子弟,他認為農業不只是老舊產業,而是一個充滿著翻轉契機的亮點。「農業有許多創新的可能,當時我們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開始思考,該如何以農業為題材,並運用科技去解決農業所產生的社會問題,例如始終沒有妥善處理的『農業廢棄物』就是其中的一環。」

看準年輕所能帶來的創造力、實作力及專業知識,許又仁向林儀嘉大力招手,邀請她一同加入創業的夢想。

而林儀嘉在過程中也發現,化工專業其實並不全然無法幫助社會解決問題。「以化學為基礎,我可以知道肥料的哪些成分對植物是有用的;以理科的數據分析,我可以蒐集數據,成立一個對農民有益的資料庫;甚至可以嘗試以科技方法解決農牧業廢棄物所帶來的環保的問題。」

那一年,林儀嘉才19歲,雖歷經過一段人生的迷惘期,但也很幸運地找到她未來所能致力的方向。

以科技為農牧業盡力 翻轉養豬業污名

滿懷憧憬的林儀嘉,與許又仁一起創立沃畝股份有限公司,她笑言這項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超乎預期,「原本我們焦點都是放在如何處理廢棄物,後來我們不僅處理蔬果廢棄物,甚至連畜牧業的豬糞都可以處理!」來到沃畝輔導循環農業的基地之一──屏東縣大豐牧場,這裡總計畜養了7,000頭豬隻,是屏東數一數二的大型養豬場,平均一天就製造近140公噸的汙水。

「我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汙水轉化為資源。」林儀嘉表示,豬糞水發展沼氣發電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然而臺灣卻因為豬糞水太稀,無法將國外技術直接轉移使用,「因此我們因地制宜,發展出一套適用於臺灣的沼氣發電的方式。」

沃畝與另一家宇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將豬糞水分離為液態與固態,液態部分由對此較為專精的宇陽負責,而沼氣發電後所留下的殘渣與固體豬糞,再交由沃畝處理。原本令業者頭痛、並造成河川汙染的豬廢水,在兩間公司的通力合作與技術運轉之下,不僅可以產電,還能分離出有機肥料及對農作有益的水資源。

大豐牧場的25甲土地上,除了豬隻之外,還有場主所栽種的大量農產,如香蕉、檸檬等作物,並以經過沃畝團隊處理的豬糞水灌溉,豬糞水除了營養成分高之外,水中還帶有硫化氫,具刺激性的硫化氫可以協助降低病蟲害。因此牧場所栽種的作物不僅無需施肥、噴灑農藥,更不用使用自來水澆灌,便能自然茁壯豐收,據估計農業產值每年就超過了3,000萬。

「我們將農牧業當成是處理廢棄物的載體,處理完的廢棄物還可以循環做為智慧型農耕和合理化施肥的用料,將前瞻性技術帶入農業產業裡面,帶動循環經濟的成長。」談起大豐牧場的成功,林儀嘉稚嫩的臉龐上散發著光彩,「許多人對於養豬業抱持著負面的觀感,因為他們會產生大量的臭味與汙水,但經過我們的專業處理後,可以使原本對於養豬業的負面觀感,翻轉為正面價值與意義,這正我們最滿足的成就!」

以行動與技術回饋社會的支持

除了大豐牧場之外,沃畝也積極在社區中布點扎根,以科技解決環保及社會問題。例如位於新竹縣湖口鄉的一間教養院,在經過沃畝的專業服務及輔導之後,平均每天處理的蔬果廢棄物僅不到30公斤。

「我們的任務就是收集教養院膳食的廢棄菜葉,透過蚯蚓轉換成沃土,再以這些肥沃的土壤活化香園的庇護農場。」雖然教養院的循環經濟效益比起大豐牧場僅是九牛一毛,然而卻是沃畝回饋社會最重要的起點之一。

以社會企業的理念出發,一直是沃畝成立以來最重要的經營核心概念之一。而這一切都要從正在募集資金階段的創業初期談起,「當時我們決定透過Flying V群眾募資平台募集創業資金,期待透過這個管道達到與大眾溝通的目的,告訴大家我們的理念與做法,進而獲取社會的信任與支持。」那一段日子中,林儀嘉總是坐在電腦面前,一直按著鍵盤上的「F5」刷新頁面,然而關注農業環保議題的人並不多,他們獲得的關注相當冷清,一直到為期三個月的募資時間快要截止了,距離他們原先設訂的100萬元的募資目標仍然還有相當長遠的距離。

有一天,她一如往常地按下刷新頁面按鍵,但這一次頁面上卻出現一筆65萬元的募資金額。「我們還以為是系統故障了,後來才驚覺這一切都是真的!」談起當時的天降甘霖,她的喜悅仍舊一如當年,「我們循線找到那一位贊助者,對方說,看到臺灣有這樣一群人願意為環保以及農業付出,他相當深受感動。」之後這名贊助者甚至還刷下第二筆金額,協助林儀嘉這群年輕人完成目標,並成為Flying V在農業循環經濟領域中,唯一成功獲得群眾募資的企業。
「當時我們就想,既然我們的錢取之於社會,就要用在社會上!」林儀嘉堅定地說著。

女性溫暖傾聽的特質 協助公司成長

如今,沃畝已經穩穩的踏出企業成立的第一步,而林儀嘉卻也更顯謙卑,「畢竟我還年輕,社會歷練並不充足,因此還需要磨練學習,而今年參與女性創業飛雁計畫競賽的經驗,也讓我學到許多。」

在這一場競賽中,她開始學會了怎麼「說故事」。「評審耐心的聽我報告,並分析我的敘說方式不夠柔軟,畢竟我是理工出身的人,習慣講求術語與數字,但是他們教會我,若想讓人們了解我們,要用簡單的方式去闡述複雜的概念,才能引起注意。」
這塊鼓勵的敲門磚,讓林儀嘉進一步拓展優勢,身為公司裡少數的女性,又是共同創辦人之一,林儀嘉認為,女性在創業路上有其無可取代的強大優勢。

「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一位典型的女性,但是我會停下來專注傾聽。」林儀嘉以傾聽的姿態,擔任公司中溝通與協調的角色。對外,她學習用軟性的故事向外界解釋沃畝艱澀的專業技術;對內,她用最沒有壓力也最舒服的方式,緩和同仁間可能因為溝通問題所產生的摩擦,也帶著夥伴在逐步踏實中成長。

林儀嘉坦言至今所有的人生發展都不在計畫之內,「但我不排斥任何機會,也期待透過不同方式去學習、成長,並開闊自己的眼界。」她希望,在理解與探討社會真實問題中,找到自己可以致力的方向,實踐關懷社會那份美麗的初衷。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