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新書搶先看》「不堅持則退」:堅持下去,創造力絕不會辜負你

2018-08-04
萬維鋼
新書搶先看》「不堅持則退」:堅持下去,創造力絕不會辜負你
「持之以恆,成功運跟著」來我們先講個故事。從前有個數學家,我們姑且叫他老王。老王年輕的時候發表過許多重要的論文,在中國數學界算是一號人物,很早就獲得教授職位,事業可謂是一帆風順。 如今的老王年近六十,兼任學校和社會上幾個領導者職務,做科研已經不用自己動手,平時指導一下研究生和博士後們就行了。學校方面正在多方公關,想把老王運作成中科院院士,作為大學的門面。
新一季「100本商戰名人讀書會」!由謝文憲、許景泰,專訪30位名人,聚焦10大職場主題,分別萃取50本「精實導讀」與50本「名人共讀」,帶你用全面觀點解讀好書!點此立即加入:100本商戰直播讀書會
可是外人不知道,老王近年來一直有個心病,他四十歲以後就再也沒做出過重要的數學發現。他的工作非常忙碌,可他知道自己忙的並不是一線的數學研究。他感覺似乎正在遠離數學的前沿,有時候課題組裡討論個什麼問題,他甚至有點跟不上思路。老王經常想起年輕時的幹勁和激情、解決一個問題的那種快樂,他感到悵然若失。 「不服老不行啊,」這天晚上,老王又在家裡暗自嘆氣,「科研畢竟是年輕人的天下,就像足球運動員一樣,該退役就得退役。而我現在的工作,就相當於球隊的教練和經理。」老王拿起手機,想看看群組裡的年輕人又發了什麼朋友圈。
老王目瞪口呆。 朋友圈和同學群都被他的大學同學老張洗版了。老張剛剛做出一項重大的數學發現,一夜之間成了全球新聞人物! 老張當年在大學表現優異,與老王可謂是一時瑜亮。可惜後來在國外留學,與導師相處不融洽,拿到博士學位後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學術職位,幾經輾轉,甚至擔任過餐廳的會計。老王和老張已經幾十年沒聯繫了,他只是從朋友口中得知老張混得不好。 可現在老張居然解決了這麼重大的問題!老王百感交集。 老王的夫人回到臥室,看到老王拿著手機的手居然在發抖。「你怎麼了?」夫人問。 「將來的數學史上肯定有老張的位置……可是又有誰會記得我老王呢?」 你可能已經猜到,故事裡說的老張就是張益唐,他五十八歲這年在「孿生質數猜想」上做出了重大突破。當然,老王這個人物是我虛構的。

成就與年齡無關,靈感是完全隨機的事

創造力與年齡無關 我講這個故事並不是為了讚美老張,更不是要諷刺老王,其實我認為老王對數學也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培育出許多學生。我講這個故事是為了討論一個純技術問題:年齡對科學家來說,到底有多大意義?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二○一六年十二月十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名為〈 不要放棄: 老人也能取得創造性突破〉(Don't give up: Older people can have creative breakthroughs),作者阿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是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網路科學教授。這篇文章並不是什麼心靈雞湯,講的是巴拉巴西本人嚴肅的學術研究。
中國讀者對巴拉巴西這個人可能有所耳聞,他的兩本書《鏈結》(Linked: How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to Everything Else and What It Means for Business,Science, and Everyday Life)和《爆發》(Bursts: The Hidden Patterns Behind Everything We Do,from Your E-mail to Bloody Crusades)都有中文版,而且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書。 巴拉巴西先介紹了兩位前人的研究。 二十世紀八○年代,有人考察了從古代到現代兩千零二十六位不同領域的著名科學家,研究他們是在什麼年齡做出突破性的貢獻。結果發現,大部分人取得突破的年齡都在三十九歲左右。 後來,又有人專門考察了一九○○至二○○八年間五百二十五位諾貝爾獎得主,統計他們做出獲獎發現的年齡。
結果發現,大部分人是在四十多歲做出關鍵發現,這個年齡比前面那個研究的結果要大一點,顯然是因為近代的人受教育的時間延長了。 那麼,我們是否就應該說一個學者學術生涯的巔峰年齡是四十歲呢?從事科研真的和踢足球一樣嗎?那老張為什麼能在五、六十歲的時候打進世界盃的關鍵進球呢? 難道老王年輕時候厲害是正常的,因為他那時體能充沛;老張六十來歲了還能進球是不正常的,他只不過是偶然激發了靈感? 巴拉巴西的研究與前人不同。他覺得只看最頂尖科學家的話,樣本太少,他乾脆考察了幾萬個科研工作者,分析大數據。
他發現,科研工作者生產力最強的時候是他們職業生涯的前二十年,也就是從研究生到四十多歲這段時間。這是學者們論文產量最高的「黃金二十年」;而在職業生涯的三十年以後,也就是等到了五十多歲,產量就會急劇下降,每年能發表的論文數量降到了年輕時代的六分之一。 所以,科研似乎的確是年輕人的項目。 但巴拉巴西這個研究的特別之處還在於他不僅考察了總產量,還考察了品質。他問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你是在什麼時候發表了整個學術生涯中最有影響力的那篇論文? 結果非常意外。一個學者取得他最重大的成就既不一定是在年輕的時候,也不一定是在年老的時候,而是完全隨機! 如果你說這個重大成就靠的是靈感,那巴拉巴西的結果就是:靈感與年齡無關。

不堅持則退

比如說,二○○四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位得主就是憑藉研究生時期的一篇論文獲獎,那是他平生發表的第一篇論文,而另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則在七十多歲做出獲獎的研究。他本是耶魯大學教授,當時耶魯大學規定七十歲強制退休並且關閉實驗室,他在退休之後堅持做實驗,竟因此得了諾貝爾獎。所以那些五十多歲就沒有重大發現的人並不是他們太老、腦子不夠用、沒有靈感了,而是因為他們不做了。 做科研不是踢足球。巴拉巴西說,人的靈感和創造力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下降。你無法取得成就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失去了創造力,而是沒有堅持下去。如果持之以恆,你的創造力不會辜負你。 老王未必沒有體能,但真正表現了體能的是老張。
「平均人」這個概念沒什麼意義,你不應該用整體的平均表現來代替個人。按照科學家整體的平均表現,五十歲以後的確就不行了,那你就解釋不了張益唐。巴拉巴西把統計方法做了改進,才得出不同的結論。統計不是不行,但是非常容易誤導。 不過我更想說的一點是,所謂科研靈感,到底是什麼東西? 巴拉巴西只是強調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創造力並沒有減退。
我想強調的一點則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創造力似乎也沒有增加!這個研究說的是做出最大貢獻的年齡完全是隨機的。 這說明,靈感其實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我們可以把科研工作比做挖金礦。你到處挖礦,運氣好的時候,一下子就發現一個大金礦,運氣不好的時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你都沒有什麼收穫。當然,你可以慢慢對金礦的走勢有個感覺,就如同高手的確善於科研選題,可是你永遠也否定不了運氣。 而對科研這個項目來說,運氣怕勤奮。只要你挖的地方比別人多出許多,你挖出金礦的可能性也會比別人高很多。老張年輕時運氣不好,可是他一直都在挖,最後終有收穫。老王五十歲以後不挖了,大概不是因為他體能下降,而是因為他的行政工作太多了吧? 你認為你是老王,你就是老王;你認為你是老張,你就是老張。(本文摘錄自《高手思維:《羅輯思維》人氣作家,要新、要硬、要讓你「得到」最有用的知識》遠流出版)
 
書籍介紹
作者: 萬維鋼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8年7月
 
萬維鋼
《羅輯思維》超高人氣科普作家,善以說故事的方式,將複雜深奧的思想轉化為新奇有趣、易於理解的知識與觀點,目前是「得到」APP 訂閱專欄《萬維鋼‧精英日課》作者。1999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2005年獲得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博士,曾長期從事核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研究。他自詡「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主張以科學精神鑽研社會現象,擅長讓高深道理落地,最愛激發讀者思考。著有暢銷書《萬萬沒想到》(曾獲「文津圖書獎」和「中國好書」等榮譽)、《智識分子》。
 
延伸閱讀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