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從C端轉B端,馬雲丟出「新製造」為阿里開闢新路

2018-10-14
36Kr
從C端轉B端,馬雲丟出「新製造」為阿里開闢新路
圖片來源 : pixabay
【SmartM解讀】本質是To C的科技公司們都慢慢在轉向B端,形成B、C兩端雙輪驅動。而馬雲大力鼓吹新製造的概念,暗示著阿里將從新零售的戰場轉移到了新製造上。
馬雲在日前杭州的雲棲大會上,大力鼓吹新製造的概念。這意味著阿里的戰略到了一個拐點上,從新零售的戰場轉移到了新製造上。

轉向B端,因為容易做的C端生意做完了

2016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提出了五新,即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能源和新技術。在這五新當中,新零售和新製造是可以作為阿里階段性核心戰略的概念。
馬雲和雷軍在同一天提出了新零售,稱「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不到兩年的時間,這個戰場大局已定。
至此,就大的領域而言,容易做的生意已經做完了,憑借模式創新、以資本為推手、可借助人口紅利快速擴張的業務,都已經吃完了。在移動互聯網之後,新零售是最後一個可以秋風掃落葉般、比較寫意地佔領市場的C端機遇。
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不得不把目光瞄向不那麼容易啃下來的B端業務——新製造。
跟從互聯網上生根發芽的電商、移動支付,以及後來的新零售相比,新製造很難借助人口紅利快速擴張,需要一家家企業去攻克。
而新製造又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就阿里的業務版圖而言,新製造直接關聯的業務就是阿里雲。馬雲為新製造大聲疾呼,也是在為阿里雲業務站台。

新零售之外,阿里雲是阿里最有前景的業務

阿里的業務大體上分為四個板塊:電商、數字媒體和娛樂、雲計算、創新業務。
在最新一季度(2019財年一季度)財報中,阿里營收同比增長61%,高增長勢頭不減。細分來看,各項業務的前景有所不同。
從C端轉B端,馬雲丟出「新製造」為阿里開闢新路
來自阿里2019財年Q1財報
電商雖然營收增速依然高達61%,但運營利潤率下降至33.3%。這與餓了麼、菜鳥並表有一定影響。不過,電商業務已經連續兩個季度運營利潤率在30%多,而此前運營利潤率都在五成左右。這項指標的下降,說明阿里在電商業務逐步從成長期過度到成熟期。
新零售業務屬於電商中的一項,增速達到344%,主要來自於天貓國際、盒馬鮮生和銀泰百貨。這項業務成績出色,但戰場大局已定,正在進入收割期。
剩下的三項業務中,雲計算營收增速最快,高達93%,在總營收佔比達到5%。
從C端轉B端,馬雲丟出「新製造」為阿里開闢新路
來自阿里2019財年Q1財報
在這三項業務中,雲計算虧損也是最少的。以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來衡量,雲計算也是最接近盈利的一項,利潤率為-10%;創新業務偏於探索性,虧損在100%以上。大文娛虧損也達到50%以上。
創新業務體量較小,阿里目前真正的核心業務可以看作三塊,電商、文娛和雲計算。
文娛是一個大有前景的領域,但阿里沒有給出很好的答卷。從2017財年一季度,單獨公佈數娛業務業績以來,阿里大文娛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至今9個季度中,虧損全在30%以上(以EBITDA計),最高達到60%。
如與騰訊對比的話,就更是相形見絀,落後了不止一個身位。不算遊戲業務,騰訊在騰訊視頻、騰訊音樂、騰訊體育與騰訊文學等業務上成績都不錯。旗下的閱文集團已上市,目前市值超400億港元;騰訊音樂也即將IPO,估值300億美元。而且兩者都處於盈利狀態。
相比之下,阿里在雲計算方面,處於全球top 3,在中國市場遙遙領先。參考雲計算對亞馬遜、微軟業績和估值的影響,可以想見其發展潛力之大。微軟在納德拉手中完成漂亮的轉身,市值達到8000億美元以上,亞馬遜今年衝破萬億美元市值,雲計算都居功至偉。亞馬遜一多半利潤都來自於雲計算。
當下的阿里,電商逐步進入成熟期,文娛尚處於掙扎之中。可以說,雲計算是阿里最有前景的業務,有望成為電商之外又一個撐起阿里未來的重磅業務。馬雲需要為阿里雲找到一個大幅撬動業務的支撐點。於是,新製造登場了。

為阿里雲站台,瞄准製造業中小客戶

阿里是一家擅長製造概念和引導輿論的公司。在「新零售」之後,阿里在「新製造」的概念上又一次佔領了高地。華為、聯想也在提「智能製造」的概念,但顯然不及阿里的聲量。
但拓展業務是另一碼事。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世上有了光;馬雲說要有新製造,阿里雲還得一口一口去啃。
阿里雲覆蓋的行業非常廣泛,包括媒體、金融、電商、金融、零售、製造、醫療等很多行業。
當前,製造業處於一個需要向智能化轉型的當口,這其中既有人力成本上升、產業升級的壓力,也有企業對效率提升的訴求;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
這就給一些公司提供了輸出技術、產品的機會,既有包括具備雲、數據中心業務的巨頭,比如阿里、華為、聯想、騰訊等,還有富士康這樣的製造業巨頭。於是,阿里也在這個時機,拋出「新製造」的概念,向製造業進軍。
與華為、聯想不同,阿里沒有製造業的經驗。但是阿里原本就是一個B2C的平台,連接商家和客戶,具備B端的基因。把業務場景延伸到製造業,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邏輯。
馬雲宣稱,「新製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未來成功的製造業,都是用好互聯網、雲計算、IoT、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新製造企業。
小工廠存在單量不穩定、管理智能程度低等問題,阿里雲IoT在工廠內部署了一套輕量級、可複製、基於視覺的產能監控體系,將產能與需求數據打通,實現產品的數字化動態分配。幫助淘工廠排產提升了6%,交付週期縮短10%,此套方案未來改造一個工廠的成本有望降低到5萬元以內。
據阿里介紹,在浙江部署的SupET工業互聯網平台,已有200家工業企業相繼入駐。據證券時報報道,淘工廠目前全國已有20家工廠完成改造,計劃本財年內改造200家數字化工廠。
新製造對於阿里的意義,可以從兩個層面衡量。
一是,為阿里雲拓展客戶,提升這塊業務的營收、利潤。對於阿里雲而言,更多的客戶可以產生更大的規模效應,從而在市場的競爭中享有價格優勢,獲得更多的營收。
另一方面,阿里雲上跑的企業越多,就會形成越強的網絡效應,從而吸引更多的新企業上雲。目前,阿里雲在中國市場已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二是拓展阿里的生態。就阿里雲而言,把更多的B端企業融入進來以後,除了雲以外,還有機會編織更龐大的物聯網。
從阿里整個商業帝國來看,它之前已經做了電商、金融、物流、線下商鋪,把商品流通的各個環節覆蓋全面。現在,阿里把觸角延伸到商品生產的源頭,把盡可能多的製造業企業連接到阿里的生態中來,從而把阿里的商業體系形成一個更大的閉環。連接更多的B端廠商,也可以穩固阿里的生態,可以在未來催生更多的機會。

小結

其實,不只是阿里,聯想、華為、騰訊都在談論智能製造的話題。這背後,本質是To C的科技公司們在轉向B端,形成B、C兩端雙輪驅動。
而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科技巨頭不得不掉頭的當口。C端的紅利流失殆盡,B端市場雖然不像C端增長那麼快,但市場空間巨大。
除了阿里之外,還有很多的企業宣佈轉向B端或加碼B端業務。騰訊最近進行了大規模組織調整,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顯示出發力B端業務的決心。聯想在剛剛結束的Tech World上,明確地宣佈更多地轉向B端,要確立聯想To B公司的形象,智能製造是其發力的重點方向。
而更早發力B端業務的公司已經得享其利。雲計算給亞馬遜、微軟帶來不菲的利潤,並且推動它們飆升至今日的市值。阿里雲雖然尚未盈利,但也給阿里的未來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在C端紅利日漸見頂之際,也讓阿里走得更加從容。相比之下,騰訊如今的調整更像是被迫轉型。
相比於移動互聯網那波浪潮,向B端轉型的戰役要更加艱難。不論是已經走在前面的亞馬遜、微軟,還是落後幾步的騰訊,都是如此。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