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新書搶先看》如何與假新聞共處?現代公民必備的資訊抗體

2019-05-12
黃哲斌
新書搶先看》如何與假新聞共處?現代公民必備的資訊抗體

摘要:

網路世代的「假新聞」,近年透過網路瘋傳、原始來源混亂、具有真實惡意的誤導訊息,對社會造成難以預期的更大衝擊。

編按:

主流媒體衰微、原生新聞網站與社群平台競出,傳播生態正翻天覆地大改變。
網路讓新聞競爭十倍速,真假資訊滿天飛,注意力愈來愈稀薄的iPod世代,是接收更多新聞,還是更多垃圾?是擁有更多自由,還是失去更多選擇?
新聞不死,只是很喘。水泥未乾的媒體時代,是數位轉型的轉捩點,也是公民素養的考驗點。 
「假新聞」是個含混、定義不清的熱門名詞。它的狹義定義是「新聞媒體單方面編造的虛構故事」,例如,台灣2005年的王育誠「腳尾飯」事件,這些新聞史上的造假事件,都曾引發社會震驚與譴責。 
然而,這些造假行為屬於媒體倫理範疇,相對容易辨識及咎責;反倒是近年網路流傳、原始來源混亂、具有真實惡意的誤導訊息,對社會造成難以預期的更大衝擊。所以,我們可以先釐清幾件事:
一、假新聞並非這時代獨有的現象;社群網路崛起後,廣義的假新聞有了全新生態、全新挑戰。 
二、對於網路匿名捏造散布的訊息,已非傳統意義的「假新聞」,為避免混淆,國外政治傳播學者傾向稱之為「假資訊」。
三、以往,新聞機構仍扮演「代理、查核」的背書角色,假新聞的動機大多為贏取名聲、收視率或職位升遷。如今,由於出版與傳播門檻降低,網路假資訊的誘因多元且複雜,包括程式化廣告收益、政治動機、洩憤或惡作劇。 
四、假資訊主要傳播管道是社群媒體,不再需要累積品牌信任,只需聳動的標題、迎合網友心理的情節,就能免費贏取病毒式傳布。
五、假資訊的來源往往並非單一,而且透過多方角色不斷折射,以2018年的大阪關西機場事件為例,主要傳播路徑大致循著「微博網友→中國官方媒體→PTT網友→台灣媒體→臉書→政治人物→台灣媒體→PTT及臉書→政治人物」,一路捲動擴大,像是熱帶低壓吸收海面熱氣,最後形成毀滅性的風暴。 
此一過程,也可稱為「資訊共伴效應」,其中有惡意造謠,也有無心推手,兩者相遇結合,才會釀成巨大災害,因此,阻斷這些假資訊的循環生成鏈,才能有效減輕它們的社會衝擊。
科技社會學者波依德(danah boyd)曾有深刻分析,讓我們清楚辨識假資訊如何崛起、如何作惡、如何防堵。她是一位備受敬重的年輕學者,專長是資訊科技的社會衝擊,近年尤其關注社群網站及新媒體,專門深潛分析數位資訊的生態危機。
2018年9月,在美國線上新聞協會邀請下,波依德剖析假資訊的傳散策略,以及有心人如何操縱主流媒體,她的一小時演講在美國新聞界投下深水炸彈,引發討論與反省。
波依德將具政治動機的假資訊創造者,稱之為「媒體操縱者」,進而分析他們的方法策略:

▎語言策略

刻意混淆「關聯性」與「因果」,例如,因為加州是偏向民主黨的票倉,就推論「加州矽谷的臉書及Google演算法,刻意對共和黨候選人不利」。這類主觀推論被心理學家稱為apophenia,不但充斥於各種陰謀論中,也可見於關西機場事件裡。

▎媒體策略

利用新聞媒體偏好聳動消息的性格,及社群媒體時代對點閱流量的飢渴,他們故意製造駭人聽聞的論調,目的在於引發關注報導。

▎網路策略

「媒體操縱者」設定的議題框架一旦成形,他們會竄改劫奪維基百科詞條、企圖操弄YouTube及臉書的熱門話題、創造Google自動搜尋的有利結果,當網友看到主流媒體的報導,好奇上網搜尋特定字眼時,往往會看見他們產出的假資訊。

▎行動策略

他們利用憲法的言論自由保障,要求新聞媒體給予發聲機會,並警告臉書、蘋果、YouTube等科技平台不得打壓他們的聲音。當他們因不斷傳播假資訊或仇恨言論,終於被刪文或停權,則把自己包裝為「數位烈士」(digital martyr),大聲疾呼自己為了言論自由而犧牲,一方面擴大爭取支持,另方面將新聞媒體與矽谷企業鞏固為自由派同路人。

▎終極目標

媒體操縱者的目標並非促進理性辯論、尋求社會共識,相反地,他們的目標是社會兩極激化,藉由誇大、混亂的假資訊操作,訴諸「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藉此收割極端一方的認同支持。 
這些仇恨言論及激烈主張透過號召網路群眾,甚至綁架了政黨及政治人物。
當我們理解假新聞、陰謀論與「煤氣燈操縱」的交互作用,如何反制這些「後真相時代」的巧妙技法?
遺憾的是,並沒有「一劑見效」的藥帖,必須由新聞媒體、科技平台、獨立查核機構、官方及非政府組織,再加上網路節點的個人行動,從不同位置攔截假資訊,設法削減它的傳播力道,而不是增強再放大。
網路假資訊不會消失,就像人性的惡不會消失、各種團體利益的衝突不會消失,我們能做的是:理解它的成因與作用,學習與之共處,以事實論證取代陰謀奇想、以理性論辯取代情緒宣洩,但願種種努力,能阻止假資訊侵蝕、毀壞我們的公共生活及民主根基。(本文節錄自《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

 

延伸閱讀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