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年前解密】想化解高風險話題?學會這4招,從容應對各大尷尬時刻

2020-01-17
創新拿鐵/陳蔚銘
【年前解密】想化解高風險話題?學會這4招,從容應對各大尷尬時刻
圖片來源 : pixabay
【SmartM解讀】農曆年節將至,回鄉難免遇上親戚的「例行問好」,該如何巧妙迴避不想回答的問題,又不讓氣氛過於尷尬?本文教你「把重心從差異點,轉移到共同點」的四大技巧,成功應付各大難解問題!
  又到了企業尾牙、年終聚餐的旺季,席間難免面對親友同事「選舉你要投誰?」、「怎麼還不結婚?」等令人難以招架的話題,這時該如何接招?其實,經歷過職場「淬鍊」的我們早已練就一身功夫,本文整理四種大家經常遇到的尷尬情境,以及運用職場技巧各個擊破的應對方式,讓讀者們游刃有餘地見招拆招,在新的一年成為「職場鐵金剛」!
 
 

創新點:善用開放式問題、打太極、勇於要求等技巧應付佳節聚會,也能用於職場人際關係。

 
本文四大重點:1. 用「開放式問題」化解情緒,應付慷慨激昂的名嘴。 2. 把重心從差異點轉移到共同點,避免「激情」撕裂「交情」。 3. 面對惱人問題「打太極」,滿足把你當三歲小孩的好奇寶寶。 4. 勇於「開口要求」,讓懶惰蟲懂得主動幫忙。
 

1. 用「開放式問題」化解情緒,應付慷慨激昂的名嘴

  從生涯規劃到政治議題,在社交場合中總有些人像電視上的名嘴,滔滔不絕地發表高見:勸你該念什麼科系才有出路、花一個小時評論核電該不該廢除。
 
(圖片來源:Pixabay
 
  一般來說,遇到政治、私人的話題最好保持理性,互相尊重彼此看法。這些名嘴卻用參加造勢晚會的氣勢,試圖消滅所有反對意見。
  面對如此情境,別跟著投入情緒,針鋒相對地「抬槓」。更好的方式是不時拋出幾個開放性、不帶批判卻能讓對方停下反思的問題,像是:「為什麼你這樣覺得?」、「這樣做會有什麼好處?」,除了進一步理解他們的思考脈絡,也能讓對方感覺自己有聽眾而滿足。情緒能量釋放完後,交流才能回歸「對話」而不是「訓話」。
  而相同技巧也適用於職場。溝通顧問公司「Harmony Strategies Group」創辦人Kira Nurieli建議:若你也有時常激情演出的同事,可以試著先化解他的情緒,再引導他表達建設性的意見。「先放下情緒,才能解決問題」。此外,當你主持一場會議,但與會者非常堅守立場,難以達成共識時,也可以提出開放式問題,讓會議重新聚焦。當然,若以上積極作為還是沒用,最消極的方式,就是「遠離現場」!
 

2. 把重心從差異點轉移到共同點,避免「激情」撕裂「交情」

  無論在聚會場合或辦公室,許多爭論往往起源於雙方都只抓住彼此意見的差異不放,不分出高下不肯罷休。面對這類情境,最好的方法是把目光從差異點挪開,回到共同點的交流。
 
(圖片來源:Pixabay
 
  這麼做不但可以舒緩緊繃氣氛,也可以知道彼此的堅持從何而來,進而讓對話能有基礎延續。該怎麼做?不妨試試以下兩種方式:「原來我們都…」或「如果你能夠…」:

a. 從共同點出發,增進彼此瞭解

「我不認同你說的,我覺得台灣不能沒有核電。」

「沒想到我們都對能源議題有興趣,你是因為什麼契機開始關注這個議題的?」

b. 用假設情境跳脫現實,降低對立

「我覺得某某候選人一直在胡說八道,你怎麼還會支持他?」

「那如果你能和他共進晚餐,你最想問他什麼問題?」

 

3. 面對惱人問題「打太極」,滿足把你當三歲小孩的好奇寶寶

  不管你是否成家立業,在某些「看著你長大」的親戚眼裡,你永遠是長不大的小孩;從該穿什麼衣服、做什麼工作,一直到感情生活,這些長輩會圍著你苦口婆心地「關心」一陣,讓你覺得毫無隱私,大翻白眼。
 
(圖片來源:Pixabay
 
  杜蘭大學商學院的教授Jasmijn Bol建議,不妨改變想法,因為「或許這些人只是對你的生活感到好奇,但用的方法比較拙劣」。我們可以試著揣摩他們「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再針對「問題背後的問題」做出回應。例如:當父母問你:「你有沒有男(女)朋友?」,你可以回答:「你擔心我會寂寞嗎?」當朋友問你:「工作找到了嗎?」,你可以問他:「你擔心我有經濟困難嗎?」
  或者,也有另一種可能:這些問題只是因為大家久未見面,想試著開啟一些話題。這時可以掌握話題的主導權、把焦點從自己身上移開。比方說:問題:「你什麼時候要結婚?」回答:「還沒這麼快,下個月還要去歐洲玩。你有沒有什麼推薦行程?」或是,問題:「你們倆什麼時候要生小孩?」回答:「工作還忙呢。我同事說他小孩剛出生前幾個月沒一天好睡,你也是嗎?」
  若是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根本不想回答的話,也可以試著用:「這是很好的問題…但我目前沒有答案。」、「這個問題很有趣…我可能要再好好想想。」。讓對話留一段空白,也是不錯的選擇。
 

4. 勇於「開口要求」,讓懶惰蟲懂得主動幫忙

  若在家中聚餐,有些人總是等到開飯前一秒才姍姍來遲,吃完飯就下桌翹著腳看電視。不幫忙就算了,能從他們口中聽到一聲「謝謝」簡直比中樂透還難得!不過為了佳節氣氛,我們通常「看在眼裡、嘆在心裡」。
 
(圖片來源:Flickr
 
  面對這種情形,的確令人沮喪。不過,我們在公司合作專案時,一定也遇過喜歡「搭便車」的成員。回想一下,當我們發現有人吝於付出,是否常常先隱忍不說、事後再私底下抱怨呢?
  如此一來,雖然維持了表面和諧,卻讓彼此溝通陷入「即使我沒說,但你應該要懂」的惡性循環,無論在職場、商場還是情場,都不是理想的溝通方式。因此,溝通顧問公司「Harmony Strategies Group」創辦人Kira Nurieli建議,遇到這樣的情境,我們應該想想以下兩點:

a. 你對於「搭便車」的人是否明確表達了你的期望?

b. 若有,給的指令是否足夠明確?

 
  一項關於問卷回覆率的研究顯示:充分說明理由會更有效地讓你的要求得到回應。因此,當你向某人尋求協助時,同時說明「期望」和「理由」會更好。舉例來說:「你可以幫忙收拾餐桌嗎?(期望)因為快點收完的話,我們可以早點拆禮物(理由)!」。
 
  除了以上四點,還有一個綜合性、效果也不錯的方法:假裝本來不認識這些親戚朋友!
  因為熟悉,我們潛意識裡會傾向認定他們是抱著一較高下、愛慕虛榮等比較負面的心態。但若把親友當成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無形中就提高對這些白目行為的容忍度,畢竟對陌生人也沒什麼好計較的。更何況,大家一年可能碰不了幾次面,不如就放寬心,好好享受難得的相聚時光吧!
 
歡迎加入《創新拿鐵Line好友》,搜尋六大主題的創新方法。(ID:@startuplatte)
免費訂閱《創新拿鐵一週好文回顧》,每週六收到當週文章的連結
訂閱《創新拿鐵電子報》,聽王文華分析如何把企業的創新做法,應用在個人的職場與生活
 
推薦閱讀:
 
參考資料:
 
本文出處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