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為什麼說中國自媒體到了最危險的時期?

2015-12-08
創業邦
為什麼說中國自媒體到了最危險的時期?

本周是科技媒體虎嗅在新三板掛牌的日子,本來對於一直不太景氣的媒體圈來說,這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但是在科技自媒體裡面卻引發了一場爭論,最主要的幾點包括盈利模式,與科技自媒體作者的關係等問題。是非對錯暫且不論,在這場爭論中,各有各的觀點。很多人認真的或若有其事的分析著虎嗅的招股書,有人甚至說虎嗅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殊不知,最危險的不是虎嗅,而正是議論虎嗅的科技自媒體這個群體。

 

由於發展週期短,行業畸形爆發,目前科技自媒體一直存在“小散弱雜薄”的弊端,規模小、資源分散、生產和運營較弱、成員混雜、模式單薄等現象,過去由於行業的高速發展,很多問題被掩蓋了,但隨著科技自媒體依附的創業領域的理性回歸和調整,科技自媒體行業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所以自媒體人的持續性發展、多元化發展、良性變現,已經成了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

 

規模小,持續性生產困難

科技自媒體人基本上都是一個人、一支筆、一杆槍,團隊化運作的非常少。即使像目前形成了品牌影響力的闌夕、三表等,都是個人生產內容和品牌運營。只有極少數是團隊操作,比如專注於智能硬件的國仁的智東西團隊。個人生產的好處就是可以保持作品一貫的調性,但是一個人堅持出東西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羅輯思維的羅振宇每天6點的60秒語音,看起來是件小事,但是數百天堅持下來卻是一件非常大的考驗,連他自己都說:“內容創業者像貓,想自己的事,孤獨、高冷還要被寵愛”。

 

圖1.png

 

文字的生產是一個創意、蒐集、組織、提煉、融合的過程,真正費了功夫寫下來的文字,好壞且不說,寫作者肯定得費一番精力的。所以注定佳作頻出很難,無法成為一個常態。著名編劇、微博大v史航說:“寫不出稿子或本子的時候,我就對生活更增加熱愛,一般會去逛舊書店,買很多書。”看,即使是大V也逃不過這個魔咒。何況是一般自媒體。

 

而是否有持續性內容的產出會直接影響到自媒體的人氣、發展和收入。目前科技自媒體人由於生存的必要性,大量的時間是花在約稿和跑會等,時間和精力被大大分散,優質的內容的產出被進一步降低。從長遠來看,大多數人都在透支明天。

 

在目前的科技自媒體領域,主要的內容呈現形式還是文章。文字生產便利,不受時間和空間等約束。但隨著受眾和傳播形式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習慣視頻、音頻等形式的新媒體,很多科技類公司也開始加大這個領域的投入。

 

傳統的文字形式由於展現納形式單一,傳播不斷受到挑戰。也有部分的科技自媒體人開始嘗試這種新的形式,如三表的脫口秀、燕子李三參與的真相大白,我們自製的脫口秀《胡說七道》在騰訊科技目前單集最高已經突破了430萬。但是更多的人在轉型時遇到了問題,冀勇慶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深有感觸,他曾經發布過幾期的視頻,發現視頻受創意、流量、創作團隊等方面約束很明顯,難度是文字沒法相比的。

 

視頻無疑已經成為了主流,但是由於生產和傳播形式較重,僅僅想靠著一把椅子,一個主播,一段視頻就爆火的時代已經過去。高曉松、羅振宇、王尼瑪等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只有在團隊的運作,平台的支持與合作,才有可能在視頻領域趟出自己的品牌。

 

圖2.png

 

運營能力弱,品牌意識差

文章生產出來,其實只是第一步。關鍵是盡可能大範圍的傳播出去,這和個人的運營能力有很大關係。第一是對於平台類渠道的運營能力,第二是對於自有渠道和品牌的運營能力。平台類渠道的運營涉及到對於平台的了解、和接口人的溝通、與平台的良性互動、平台的推薦等,即使是像闌夕,作為虎嗅年度最佳作者,在最新的文章中也承認,很少與平台互動,一直是埋頭寫稿,何況是其它作者。要么是與平台交流無門,要么是無暇或無意識與平台交流。所以人數多了,一來二去,誤會難免就會產生。就我個人發展來說,虎嗅和百家平台的幫助非常關鍵,李岷和王航等人的建議和指點受益良多。

 

一個科技自媒體人,搭乘著這兩年創業的熱潮,只要持續性的寫點或好或壞的東西,總是會有公關公司和創業公司的公關找過來,約個稿或者參加個發布會。走哪都是老師前老師後,介紹時總是不忘帶上“著名”或者“知名”自媒體等字樣,時間一久,難免產生幻覺,覺得自己可以左右局勢,激盪江山。但現實是,一面是眾公關捧月,一面卻是受制於平台流量的分發或直接的拒稿,必然心理失落,這也是很多人反虎嗅網心理的原因之一,科技自媒體詬病虎嗅的拒稿,措辭方面確實有改善空間,但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

 

自我品牌和渠道經營是最難的一塊,包括對外的品牌的包裝和經營。自我傳播渠道的開拓、經營維護,包括早期的微博,現在的微信,還有一些新生的渠道等。騰訊網經過對上百個科技自媒體人的微信公眾號綜合數據分析,發現閱讀率是驚人的低,平均單篇能夠超過5千的都已經是科技自媒體原創大號了,閱讀率幾百的遍地皆是。由於科技自媒體類的文章受眾相對較窄,話題嚴肅甚至無聊,不像時尚、生活類的那樣生動且受眾普遍。

 

圖3.png

 

像馮大輝的小道消息,契約的移動互聯網等帳號經常能超過一萬的更是鳳毛麟角。經常對國內外互聯網發展局勢做出預判​​和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的科技自媒體們,卻沒有意識或沒法經營好自己的一個帳號。有些著名的專注營銷一百年的科技自媒體帳號,在分析過程中,有時會發現他們的點贊數比閱讀數還高。看來花錢請一個好的編輯還是有必要的,起碼知道刷量的先後順序。

 

從業人員結構混亂複雜

據騰訊網數據,在分析了數百個作者樣本,目前在科技自媒體領域裡者相關的人員,人員結構非常複雜,包括媒體人、創業者、投資人、開廣告公司的,做微商的、甚至還有搞直銷的。但目前科技自媒體圈真正有影響力的人,都是在這個行業沉浸和打磨過多年的。比如馮大輝是丁香園的高管,闌夕之前在獵豹做過總監,三表在搜狐工作過,康寧是金融科班出身等,但是還有大量的科技自媒體人員他們既沒有科技互聯網公司的經驗,也沒有過媒體相關的經驗。於是類似《90後CEO要顛覆未來,讓馬雲哭暈在廁所裡》等胡說八道的文字開始大行其道。現在不是內容太多了,而是好內容太少了。

 

由於科技自媒體行業的虛火旺盛,創業公司對於品牌的需求旺盛,且進入門檻很低,所以導致了周邊大量人員不斷流入這個領域。有個90後在交流時說,他之前是地產行業運營微信的,但是現在他不想乾了。“我想去當科技自媒體,地產界不好玩,玩不起來,我要去科技界玩。”科技自媒體聽上去就像一條免費的擺渡車,隨時可以上下。

 

 

收入單一,變現途徑有限

由於創業熱潮的興起,大大小小的公司湧現,對於公關和宣傳的需求也變得非常旺盛,所以大大小小的科技自媒體人也受到了公關公司和公關總監的追捧,張口老師,閉口哥姐,很多自媒體人在公關的哄抬中價格水漲船高,有錢有名還有人供著,但是這種看起來興盛的繁榮確實不堪一擊。

 

從自媒體人的收入結構上來看,目前的變現方式非常的單一,主要包括:軟文、廣告、培訓、顧問、還有一些電商等。其中軟文佔了絕大多數。這種方式簡單、直接、有效,交易雙方都很認可。現在市面上一篇文章,從幾千塊到幾萬塊不等,根據作者的影響力和其覆蓋的渠道相關。

 

圖4.png

 

據騰訊網數據,目前科技自媒體收入整體分析時,發現這個圈層並沒有像外界所傳說的那樣高。而是成明顯的金字塔型,只有極少數的人收入會達到百萬級別甚至數百萬,而且在這些獲取了行業紅利的人群中,很多並不僅僅是單純靠寫字,而是包括公關顧問、品牌經營、線下培訓等多個模塊的結合。一個個人品牌的形成,除了需要筆耕不輟,同時有意識的經營和擴大影響力是非常重要的,但這恰好是大多人的短板。

 

圖5.png

 

目前現有自媒體平台或組織,和自媒體人的關係大多還是停留在人員集合與發稿的關係上,像在內容這塊做得不錯的百家,還有後來的界面聯盟,新興的今日頭條在渠道的基礎上,提出了千人萬元的計劃,給予自媒體人一定的資源和扶持。百家也加大了對於原創和自有內容產出的力度。但是科技自媒體行業待解決的問題依然不少。科技自媒體人對於流量、資金等需求只是第一個層面的需求,更深層次的需求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平台不僅僅是輸血,更多是要引導和一起探索。

 

目前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只有BAT。在現有BAT的佈局中,阿里熱衷於投資媒體,百度目前有了百家,騰訊完成了包括騰訊網、騰訊視頻、企鵝FM等多領域佈局。騰訊網正在籌建的科技自媒體人社群,關注的是如何把生產內容的人連接在一起。科技自媒體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相應的對於自媒體人的組織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僅僅是人員數量的簡單集合,也不是純粹的內容採集,而是把一群真正對內容有興趣的人集合在一起,不站隊、不獨占、不拉幫結派、不著急短期變現。在流量支持、資源輸送、品牌規劃、資金支持等全方面的整合,實現多元化和可持續的發展,而真正能做這件事情的平台,除了要求有流量,有資金,更關鍵的是對於媒介領域的了解和深耕。畢竟,媒介和傳播是一件專業的事情。

 

 

延伸閱讀

想用「自媒體」打造個人品牌嗎?若網站不具一致性,「自媒體」反而變成「漬霉體」

原文出處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創業邦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