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經營社群,最常見的4大迷思與解方

2018-03-23
SmartM/張瑋珊
經營社群,最常見的4大迷思與解方
圖片來源 : Pxhere
【SmartM解讀】社群經營,最常過度置入品牌、誤用反追蹤技巧、迷信貼文黃金時段,甚至懷疑內容行銷的可行性。
社群平台儼然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平台的經營方針也成了眾多使用者關注的議題。隨使用戶數的攀升,平台的營運策略經常需要高頻率的經營模式,但不停使用相同運作策略重複貼上,讀者可能也漸漸食之無味,並降低關注。平台到底陷入了怎樣的迷思中,又該如何找到解方?

陳舊營運模式的迷思

Mark Zuckerberg於2004年創立當前擁有二十億使用者的社群網站Facebook,全球一半以上的社群媒體活躍用戶都使用臉書。社群平台成為許多企業或個人經營自有品牌的媒介,但平台的經營模式似乎大同小異。同樣的模式是否值得一再地複製貼上?當經營者陷入了陳舊的框架中,就該尋求突破,為平台找到一個最佳的營運模式。

迷思一:過度置入自有品牌

品牌在社群媒體經營上,經常過度宣傳自家商品,反而造成了消費者反感,也讓社群平台失去與消費者互動的空間,將平台淪為單向的行銷媒介。若平台的經營可以從消費者角度,考量消費者需求以及期待,提供讀者「需要」的內容,那麼,品牌才能真正在社群中達到有效溝通。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追蹤了某商家的社群專頁時,系統自動將行銷文宣寄送到追蹤者信箱的模式,傷害了消費者對商家的好感。但商家若藉貼文,採用定期與追蹤者留言互動的方式,創造了雙向溝通,不但加深消費者與商家的熟悉度,也提高了宣傳的溫度。

迷思二:追蹤習慣的謬誤

許多商家為了增加平台追蹤人數,經常運用「反追蹤」的使用習慣吸引消費者。如此行為,在Instagram尤其明顯,反追蹤,指的是先大量追蹤社群使用者,引導消費者直覺式地反向追蹤,以累積大量追蹤人數。但反思使用者在反向追蹤時,並未花上太多時間思考,對追蹤的商家甚至一無所知。
追蹤習慣的策略快速提高追蹤數字,卻累積大量無效的客群。社群平台的經營上,在單調的貼文加入個人分析及評論,並且定期定量更新平台,再搭配動態影片,讓平台擁有獨特性也不再枯燥無味,優化平台經營策略,才有機會建立穩固的社群粉絲。

迷思三:PO文的最佳時機

根據Buffer Social統計,社群使用的離峰時段為早上七點前,及晚上十一點後。迷失並不在於統計數據的錯誤,統計意味著以平均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總體呈現的流量反應,但統計結果,可能不適合成為所有不同類型社群平台經營的規則,此外,盲目地遵循統計的結果,可能讓平台陷入經營上的迷失。
事實上,不同形態的社群平台,可能要鎖定不同的目標族群,藉著目標族群調查最佳發文時機,才能更有效率且精準地吸引目標用戶。

迷思四:內容行銷的盡頭

為提升能見度,平台經常從搜尋引擎優化的角度進行內容行銷,但少之又少的平台會以「轉發」的角度構思文章內容。2014年Mark Zuckerberg曾發表了「Content Shock」一文,指出一個社群平台經營者爆炸的時代,每日貼文的發布數量更是多到無以估計。就如經濟學基本原理中的供需法則,當貼文供給遠遠超過需求,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的方式將面臨衝擊。反思,能見度確實提高了文章的觸及效率,但若能直接藉讀者的轉發,便能將文章更迅速地擴散開來。
平台該如何提高讀者文章的轉發頻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與法國國家機構(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研究指出,在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上59%的使用者分享沒有讀過的貼文。若藉由將分享鍵置於文章開端的策略,更能運用該原理,吸引讀者在閱讀文章前先將文章轉發出去。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