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行銷前期,知名度較不高的階段會最關注這項指標,如:商品服務或活動剛開跑時,目的是讓更多人「得知」廣告訊息。相關的常見指標有4種:
廣告出現在畫面上的次數。只要曾出現在用戶的畫面上,即會列入計算。
至少看過廣告一次的人數。同一位用戶若重複觀看同一則廣告2次,廣告成效顯示的觸及人數會是1,曝光次數則為2。
每個人看到廣告的平均次數。
計算方式:頻率=曝光次數/觸及人數
透過此數據,能評估廣告是否出現太多次,讓受眾感到疲乏或厭煩。
為每千次廣告曝光成本,指廣告曝光1,000次所需要的費用。
計算方式:CPM=廣告總成本/曝光次數*1000
這是Facebook廣告最常用的計價方式,許多品牌、媒體、網紅等廠商都喜歡用CPM作為效益評估指標。
此指標是Facebook廣告的獨門特色,因為這個社群平台環境很適合受眾與廣告進行互動,可以立即獲得受眾的反應、回饋和意見。如:貼文互動、影片觀看等。以下介紹常見的幾項指標:
計算貼文心情、留言、分享、連結點擊等次數,有助於洞悉每一篇文的互動成效。
Facebook積極推動影音內容,提供影片「觀看2秒、3秒、10秒或以上」的次數,以及觀看「25%、50%、75%、100%」的次數,能檢視影片是否被受眾喜愛。
是指受眾點擊廣告中的連結,到特定的目的地頁面,將人流從社群引至其他地方,透過以下的常見數據,能評估受眾看到廣告素材、文案時,是否真的被吸引,並願意點進廣告詳細了解:
用戶點擊連結以選擇Facebook內外目的地的次數。這些目的地包含:網站連結、行動呼籲按鈕、應用程式商店、名單型廣告表單、全螢幕互動廣告等。
與「連結點擊次數」的差異是,如果有人重複點擊廣告中連結,不會重複計算,也就是以人為單位,知道點擊的「人數」有多少。
點擊廣告後,成功瀏覽廣告目的地網址頁面的次數。
許多使用者可能是因為不小心點到廣告、點擊連結後發現網頁跑太慢等,最終沒有抵達目標網站,透過這項數字,能更精準檢視廣告的設計是否符合期待。
因為點擊次數會隨著時間增加不斷累計,因此單看點擊次數,無法比較不同時間點發送的廣告,哪一個具有較好的成效。
透過連結點閱率CTR,可以了解受眾每次看到廣告,並實際點閱連結的次數百分比,更能比較出素材的成效。
計算方式:CTR=連結點擊次數/曝光次數(延伸閱讀:想精準掌握文案與素材的優劣,更多流量成本指標,都在【Facebook廣告金牌投手】!)
只要在自家的網站中設定Facebook像素,即可追蹤到廣告帶來的事件,這些事件分為:瀏覽內容、加到購物車、新增付款資料和購買,由於廣告投放最終的目標是增加購買訂單,因此購賣是討論轉換時的主要對象。
網站像素追蹤到由廣告帶來的「購買」事件次數。簡而言之,就是有多少筆訂單是由Facebook廣告帶來的。
網站像素追蹤到由廣告帶來的總銷售額。舉例來說,這個廣告帶來的購買次數是1,而這次的消費金額為$1,980,則網站購買的轉換值就是$1,980。
網站像素追蹤到由廣告帶來一筆訂單的平均成本。
計算方式:CPA=總花費金額/網站購買
可得知平均要得到一筆訂單,需要付出多少廣告費。
以上是Facebook常見的指標數據,能在廣告管理員後台設定套用,檢視每一波廣告成效,讓你擺脫社群行銷的模糊地帶,用清晰的視野不斷優化經營方針!(延伸閱讀:投放廣告策略怎麼訂?一次學會3大投放模式,面對各式行銷情境無往不利)
【網路商家必看】顧客到底從哪流失?善用「像素」設定,追蹤顧客瀏覽軌跡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