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2017-01-02
創業邦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圖片來源 : 創業邦
2016年12月21日,羅振宇發了一條微博,微博中稱,「今天是我堅持每天60秒的第1461天。距離我結束這份堅持還有六年。」
2016年12月31日,坐標深圳, 羅振宇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二次「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距離他結束這份堅持還有十九年。
簡單的演講筆記如下:
1、時間戰場
時間會成為商業的終極戰場。未來有兩種生意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大,一是幫助用戶省時間,二是幫助用戶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
2、服務升級
市場上有一種叫做「父愛算法」的需求。將來會誕生很多偉大的公司。背後的精神就是六個字:你不用懂。聽我的。真正的機會不在於付費還是免費,而在於你是不是在提供服務。
3、智能革命
智能革命這個話題,比臉還大,比腎都虛。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機會相當大。也許只要5到20年,在我們還沒有退休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極其陌生。未來社會什麼樣?推薦你看2017年最重要的一本書。
4、認知迭代
2016年,有一種氣氛在瀰漫,叫事情正在起變化。面對這個全新的龐然大物,你有兩個選擇:交越來越貴的「共識稅」,或者打越來越殘酷的「認知戰」。搶認知變成下一個戰場。誰能提出新認知,誰就佔領未來。阿里和京東就是最好的例子。
5、共同體危機
有一個詞,使用頻率在2016年飆升了200倍——「後真相」。情緒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事實。郭德綱和曹雲金互撕,馮小剛和王思聰互撕,從這一場場互撕中,我們應當學到什麼。
以下是演講精簡版:
2016年充滿了神轉折。所謂三大黑天鵝事件分別是:AlphaGo狂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英國脫歐;川普贏得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這就是2016。全世界好多事都只看到掉下來一隻靴子。另一隻靴子什麼樣、掉不掉、什麼時候掉、怎麼掉?現在一概不知道。
很多人今年會因為環境的不確定,而感到茫然失措。但是創業者不會。
我們定義的創業者,不僅僅是指那些擁有一家公司的人,只要他是試圖通過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更多的人達成協作,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他在我們的眼裡,就是一個創業者。
創業者的世界很獨特。他們不會去感受那些縹緲的好和壞。遠方的消息好也罷,壞也罷,我們仍然身處具體的處境中,只有具體的問題和具體的方法屬於自己。
正如查理·芒格所說,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
因此,以下趨勢與變化,是你作為創業者,在2017年不應忽視的「具體的處境」。

一、時間戰場

2016年,我提出了一個概念——國民總時間。GDT(Gross Domestic Time)。在我們可見的未來,時間是絕對剛性約束的資源。一分一秒也多不出來。
三年來,人均每週上網時長變化趨於平緩,穩定在每週26.5小時。算到極限,有10億網民,每天花5個小時。互聯網可以開采的國民總時間,大概為18250億小時。
這將帶來商業上的巨變。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首先,時間會成為商業的終極戰場。
再也沒有什麼行業邊界了,每個消費升級的行業都在爭奪時間。電影、視頻、遊戲、休閒、度假、直播,在時間維度上,它們都是競爭對手。
時間戰場,變成了特別重要的一隻黑天鵝。
也就是微信的張小龍(微信創始人)敢說,微信有一個基本價值觀,一個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的。其他的創業者哪裡能這麼傲嬌。你生意再大,拿不到用戶的時間,你的未來就岌岌可危。
這就是為什麼馬雲從旺信、來往,到現在的釘釘,一直放不下社交情結,2017年,阿里系,甭管是支付寶還是釘釘,一定有一輪像樣的社交進攻。
第二,消費者花的不僅僅是錢,他們為每一次消費支付時間。
2016年初,中國電影螢幕是3萬塊;到年底飆升到4萬塊。但整個電影票房從去年的440億僅僅只漲到了今年的450億。
除了行業補貼停止之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電影是一個要支付時間的消費品。
貓眼的老闆鄭志昊(貓眼電影CEO)說,看電影,不是碎片時間的支付,是整塊時間。做決定的難度越來越大,時間風險也越來越高。
所有的行業都必須警覺,不是你不努力,也不是你的行業沒價值,也不是你的價格不夠低,而是你索取了過多的用戶時間,大家付不起了。
第三,商機從空間轉向時間。
這一輪消費升級提供的不是炫耀品,而是體驗品。不是優化消費者在空間裡的比較優勢,而是優化消費者在時間裡的自我感受。同樣是茶,他們不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付錢,他會為了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而付錢。
所有的體驗,本質上都是時間現象。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消費升級,人們不見得再會去買昂貴的奢侈品。
未來有兩種生意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大。
一種是幫助用戶省時間。
那省下時間幹什麼?
這就是第二項生意——幫助用戶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

二、服務升級

時間是新的戰場,也是新的貨幣。在這個處境裡,商業有兩個獲得用戶的辦法:
一個是讓他上癮,拖住他的時間。
一個是提供服務,優化他的時間。
今日頭條每個月為1.5億用戶提供服務,每天有7000萬人上癮一般花76分鐘在上面看新聞。
有一次,我和今日頭條的張一鳴(今日頭條創始人、CEO)在一起開會。我私下跟他交頭接耳。
我說,用戶要什麼,你就給什麼,甚至他們沒說出來你就猜到了。這叫母愛算法。在中國這個市場,沒人比你做得更好了。但是好在這個市場上還有一種父愛算法的需求。將來也會誕生很多偉大的公司。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這就是我講的服務:給人們他還不知道的好東西。互聯網讓所有的產業都必然向服務業演進。圍繞這個服務進行的消費升級,也是我預判的下一個階段的消費類創業機會:
讓用戶在自己的知識盲區裡能放心。
有一次我約朋友吃飯,讓和菜頭(中國著名部落客)給建議。他說了很簡單的幾句話:
1,某潮汕牛肉火鍋。
2,我吃過十家,這家最好。
3,嚴格按照商家提供的時間涮肉,說四秒絕對不要五秒。
4,調料只許用醬油加點辣椒圈,絕對禁止用麻醬。
完了。
愛死他了。我願意為這樣的粗暴態度付費。
所有這樣的服務,背後的精神就是六個字:你不用懂。聽我的。
這樣的服務升級,是2017年市場上的第二隻黑天鵝。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這波機會的本質,是靠父愛算法告訴用戶,放下你手裡的爛東西,我告訴你一個好東西,跟我來。這正是這波服務業機會最有意思的地方。
有人問過我,如果你有很多很多錢,你會做什麼?
我說,我每天吃飽喝足,找一個團隊,每天替我去世界上蒐集最好的老師,用最有趣的方式,給我講最好的課程。每天中午,我睡醒午覺之後,坐在那裡,讓他們講給我聽。每天講一個話題,破我心中的一個迷霧。如果我家房子夠大,我會在身邊再放幾把椅子,請朋友來聽。如果可能的話,也可以賣票。
有一次,我把這個夢想講給我們公司的CEO脫不花(李天田,羅輯思維CEO)聽。她說,這不就是我們現在做的「得到App」嗎?
我從2016年上半年就開始四處鼓吹內容付費,年中就開始推出得到App裡的訂閱產品,正是在內容領域實踐上述思路。
我知道,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機會。
真正的機會不在於付費還是免費,而在於你是不是在提供服務。
知識過去不是服務,它只有一系列的產品。出版業在賣書,傳媒業關注拿到了多少注意力,最像服務業的教育業也不過是一種對用戶的管束機制。
所以,如果有人能提供高品質的、可持續的、專業化的知識服務,這就是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創業跑道。
得到App的靈感其實來自O2O。在前兩年的O2O創業泡沫裡,我們看到了一個神奇的景觀:每個人被互聯網賦能成為一個君王。滴滴是他的御馬監,美團餓了麼是御膳房。
他為什麼不能有個翰林院呢?
這就是「得到App」:我們請全國各個領域最有學問的老先生、姿態謙恭的服務你。你付了費,就是君王。
君王的朝廷裡也容不下太多的臣子。六部九卿太醫院目前還空著,創業者抓緊。

三、智能革命

智能革命這個話題,比臉還大,比腎都虛。但又不得不提。
有一些我們不熟悉的東西正在崛起。過去,我們對所有人造的東西都會說,聽我的;而這一次,我們只用說,你看著辦。
智能革命來得又快又急,2016年,不管是Google、蘋果、亞馬遜、Facebook、微軟、還是中國的BAT,不管原來的主營業務是什麼,大家都把重兵壓在了人工智能上。
在近些年的商業進程中,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口徑一致的判斷。幾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人工智能是未來,是下一個主戰場。就像LinkedIn創始人里德·霍夫曼說的:人工智能,技術方向尚不明朗,但所有大公司都已重兵進入。
還用說嗎。智能革命,2017年的第三隻黑天鵝。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人工智能紅到這種程度,我作為文科生也只好去四處請教我能找到的人工智能專家。學了一圈之後,我漸漸知道了普通人對人工智能的一些誤解。
簡單澄清三點:
第一,人工智能不是在複製人類,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存在。
機器和人類的最大區別是什麼是機器不會疲倦。你在打遊戲的時候,他在學習,你在休息的時候他還在學習。
這導致機器思維和人類思維的一個重大區別。
人因為能力有限,思維方式是盡量簡化。所以我們有那個重要的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樣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和傳遞知識。但是機器的能力足夠強,它不需要把世界簡化了之後再去理解。人工智能其實是讓世界恢復了原本的複雜性。
於是,運用機器思維的亞馬遜公司,它擁有3億用戶,就可以根據每個人的數據,運算出三億個結果,給每個人展示一家獨特的店。
在人工智能邏輯裡,它不關心人類對一件事情的定義,但是它可以輸出你要的答案。只要有大量的數據,它就能用跟人完全不同的思路,達到同樣的結果。
第二,人工智能不會提高玩家參與的門檻,是降低了參與門檻。
以前各個領域的人工智能,比如做聲音識別的和做視覺識別的、做自動駕駛的,是完全不同的行業。但是,因為人工智能的算法底層被打通了。各個應用場景中的人工智能,在算法上越來越像。真正最重要的戰場轉換到大數據上了。
誰的數據更多,更精準,誰的技術怪獸就會被餵養得更強。
過去我們以為,人工智能這一波機會是大公司獨享的機會。但是現在看起來,那些頂尖的算法工程師會出來創業,會進入新興公司和新興市場;那些計算能力,已經在通過雲技術變得人人可用;那些數據,本來就不是大公司的。
而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機會相當大:
首先,全世界43%的人工智能論文都是中國人寫的;其次,中國每年能畢業上百萬的工程師,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像中國人一樣樂於向互聯網貢獻數據,通過各種買買買、賣賣賣。
假設人工智能醫生真的是靠大數據和海量的病例才餵養得出來,那麼,未來最牛的人工智能醫生還能出現在哪個國家呢?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第三,人工智能不僅是人的延伸,它是人的替代。
過去一萬年,人類的總趨勢是,在技術的幫助下,個體變得越來越強大,選擇變得越來越多元。我們面對的世界越來越豐富。
我們的能力確實是被無數倍地放大。但是豐富到這個程度,其實也很尷尬了。因為我們看不過來,所以海量信息並沒有什麼用。
所以,公司們也在發生變化。
Google的邏輯起點本是要給大家更豐富的世界、更強大的能力,但到了今天,這個邏輯倒轉過來了,它傾向於給你的信息越來越少,越來越逼近你實際的需求。你不用親自在信息的海洋裡游泳。
說到這裡,你會發現人工智能這個詞太自大了。它暗示一個意思是,這是我們研發製造並由我們自己控制的工具,錯了,它不僅是人的延伸,更是人的替代。它是獨立於人之外的另外一個智能物種。
它和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主人和工具之間的關係,而更像是心理學界經常用的那個比方:大象和他的騎像人。人工智能是那頭大象,它按照自己的算法在行走,騎在大像上的人,偶爾可以施加影響,但是已經說不清誰在主導誰。所以,人工智能不是讓我們多了一項工具,而是讓我們多了一個跨物種合作的可能。
過去,不管技術多強大,我們都是活在人和人的關係中;而未來,我們在很多場景下,會活在人和機器的關係中。
大量的人被替代,大量的人際關係被解體。每個人原先的生存基礎都在動搖。
未來社會什麼樣?這就極其考驗我們這代人的想像力。《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又了一本新書叫《未來簡史》,就在回答這個問題。
這會是2017年最重要的一本書。
這本書裡說,未來可能出現一種沒用的人。如果人工智能足夠強大,願意毫無怨言地被剝削、被奴役,那有的人類可能連被剝削的價值都沒有了。
近在眼前的是一系列職業的消失。有了人工智能,司機、文秘、公務員、醫生、律師、廚師,這些職業都會受到威脅。
也許只要5到20年,在我們還沒有退休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極其陌生。這次沖擊來得又快又大。過往的人類歷史證明,進步是好的,更好的是緩慢的進步。但這一次,好消息是,我們在進步,壞消息是,我們在飛快的進步。
那怎麼辦?
我們這一代人最有效的生存策略也許是,像王爍說的那樣,做智識的游牧民族。看見哪裡的青草更肥美,我就轉場到哪裡。

四、認知迭代

2016年,有一種氣氛在瀰漫,叫事情正在起變化:國家版本的「新常態」、王興(美團點評CEO)版本的「下半場」、李彥宏(百度CEO)版本的「下一幕」,還有馬雲版本的「五新一平」… …面對一個全新的龐然大物,大家都找不到合適的詞來描述它。
但是有一件事可以確定,那就是我們的認知必須迭代了。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拿網紅來舉例。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老師給網紅下了一個定義:網紅,就是自我賦權的權威。
他們不需要權威機構給頒獎、發證、授權、升職,就可以有自己的協作體系。回憶專用小馬甲、delicious大金、PDD嬌妹、張大奕……你都談不上喜不喜歡,大多數你是壓根就不知道。
這個世界正在飛速逃離你的理解範圍。
互聯網剛起來的時候,我們形成了一個錯誤的認知——世界會是平的。我們以為互聯網作為一種全新的交流工具,它會把整個社會像一碗雞蛋一樣,慢慢的越攪越勻,大家會共享信息、價值觀、觀念和認知。
但是十幾年過去,我們發現,世界是碎的。互聯網正在造就大量的人間隔膜。人和人互不理解、互不認同、甚至互不知道。
世界越來越破碎,而那些治愈破碎的力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值錢。
這個力量我們稱之為共同的認知。
地分南北,人有老幼,各自奔走,想法不同,但是人人都認得范冰冰。她不值錢,誰值錢?貓眼老闆鄭志昊說:現在的投資,大媽買黃金,土豪買資產,一流投資家買IP。IP是什麼?你以為是知識產權嗎?它就是越來越稀缺的共同認知。
越來越稀缺的東西,就越來越值錢。這背後的邏輯和過去幾十年的房地產業一模一樣。
你可能會說,做其他產業的人豈不是很悲催?我們掙的錢,豈不是都交了「認知稅」?
認知稅,成了2017的第四隻黑天鵝。
不一定。你也可以自己來搶占認知。搶認知變成下一個戰場。誰能提出新認知,誰就佔領未來。
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交越來越貴的「認知稅」,或者打越來越殘酷的「認知戰」。
阿里從2009年開始做光棍節,一直演化到今年的雙十一。從當年的5000萬營業額,做到今年的1207億。馬雲是生生地在全體中國人的腦子裡,插進了一個認知。你說這是一個得逞的詭計,我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商業創造。
認知這個戰場還有一個很殘酷的邏輯:一旦被佔領,再難有他人的立足之地。
站在劉強東(京東CEO)的角度,你就能理解,這有多尷尬了。京東每年都要成立打貓辦,跟阿里爭奪雙十一這個認知。請問這個做法是聰明還是傻?
一方面好像顯得傻,因為無論京東多努力,雙十一這個符號以及社會認知都還是屬於阿里。以至於,每次大戰之後,京東都不好意思宣布自己的銷售額成績。這似乎在證明,認知一旦形成,很難被顛覆。但是另外一方面,要依我說,這恰恰是劉強東的精明之處,因為他其實是在打造另外一個認知,我是阿里的唯一對手。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大概是今年七月份的時候,我和脫不花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雖然我們在做電商,但是我們再也不能說自己是在做電商了,只要有阿里京東在,在網上買東西這個認知,會漸漸地收斂到他們兩家的旗下。這是一個緩慢、堅定、很難逆轉的趨勢。
雖然我們是一家小公司,畢竟天那麼大,我們也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認知。可以稍稍得意地說一句,我們這家小公司在這方面做出了一個有趣的示範。
就拿我們今天的跨年演講來說,去年起步,今年成長,從一開始就宣布要做20年。這就是無中生有地創造一個認知,一旦佔領,再無敵手。這不是說別人不能做,或者做得沒我們好,而是,在跨年演講這個認知上,它會面臨我們這個很難擊穿的天花板。
認知這件事,還有一個奇妙的特性。
它是種子,只要你澆灌,它就生長。它是時間的朋友,時間越久,價值就越大。它是免費的,你澆灌它的方式,決定了它長成的樣子。

五、後真相

後真相(Post-Truth)的意思,不是沒有真相,而是對這個世界來說,情緒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事實。
後真相時代的來臨,最核心的變化是人們越來越不關心真相,而只關心立場、態度和情緒。
過去謠言氾濫,是因為信息太少了。
而後真相時代,是因為真相太貴了。
相聲演員郭德綱和他的徒弟曹雲金互撕,電影導演馮小剛和萬達院線的「太子」王思聰互撕……你關心真相是什麼嗎?
羅輯思維羅振宇2017年跨年演講:2017年的5大趨勢與變化
過去,我們總說真理越辯越明,基於事實的論戰,總歸有對有錯。但大家看到的事實不同,認知的層級不同,是非對錯很難論定。
過去,我們用認知去抵達事實;現在,不管是事實還是認知都成了表達自我的工具。
這個變化不是一件小事,它是一個全人類文明的轉折點。它帶來的結果,不僅是事實模糊了,紛爭增多了這麼簡單。它其實在搖晃我們文明的一塊基石。
它帶來的真正危機是共同體危機。我們2017的第五隻黑天鵝。
文明的進程不只是財富的膨脹和個人的自由,其實還有一根堅定而強韌的線索,就是建立共同體,換句話說,就是怎樣定義「我們」。知道我們是誰,協作才能展開,財富才能積累,安全才能獲得,尊嚴才能建構
後真相時代正在不斷地削弱我們的共同體意識,而這正是我們的文明之錨。
過去,建立共同體或者定義我們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除了國家這個共同體之外, 血緣、地域、階層、單位……這些共同體構建依據都在發生不同程度的弱化。
那麼認知會成為構建共同體的依據嗎?不會,因為它太脆弱,因為每個人的認知成長都不同步。
但創業者們之間的共同體,在這個時代卻凸顯了出來。
只要你正在試圖通過提升自我的認知,試圖構建全新的合作,試圖探索不同的可能,你就是創業者。
不管你是為公司還是為自己,也不論你是自由職業者還是打工仔,這是我們共同擁有的身份——時代的探險家,人類文明新邊疆的開拓者。
在所有時代的探險者群體中,都會自然形成守望相助、無私分享的倫理。因為內心太孤獨,風險太難測,多一分信息,就多一分勝算;少一次協作,就少一次生機。暫時的成敗,什麼都不算。一生的對手,也都值得尊敬。
這是創業者會成為一個共同體的根本原因。
我們這一代創業者和其他共同體有很多地方不一樣,這也往往是外界誤解我們的地方:
我們是永遠的犯錯者。
在創業者的世界裡,永遠沒有正確這個詞,因為我們每時每刻都知道,有比我們當前做法更高明的策略。
我們是永遠的逃亡者。
以前認為掙錢最重要,後面發現增長比掙錢重要;當你以為增長最重要的時候,後面發現增長的速度才是最重要的;當你在追求增長速度的時候,你又會發現超過市場預期的增長速度才重要。創業的本質是要增長,要預期中的增長,要超過預期的增長。
無論你跑在哪裡,跑得多快,後面都有一條狗,在窮追不捨。這哪裡是在創業,這分明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逃亡。
我們是永遠的挫敗者。
任何其他行業的人,一生只需做出一個高峰即可名流青史。他們的價值都是用最高點來衡量,而創業者的價值是按結局來衡量。
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惠普、雅虎……人們記住的不是這些偉大的公司最輝煌的時刻,而是終局時他們落魄的樣子。商學院的教授會毫不遲疑地更改自己的教案,把一個成功的典範,改成一個慘痛的教訓。
任何一個創業者,只要你在卸任或者死去的那一刻,你的事業不處於上升期,你就是一個挫敗者。
作為創業者,我們有著別人無法理解的獨特宿命,我們創業者是一個共同體。
所謂共同體,未必真能幫到彼此,但是我們應該有能力感受這個共同體裡其他成員的苦樂和悲歡。這不是一個責任,這是一個能力。
既然我們的終極宿命是錯誤,是逃亡,是挫敗,我們還應該承受共同體其他人對錯誤的指責,對逃亡的加碼,對挫敗的嘲笑嗎?
舉個例子,2016年9月,關於黃太吉大面積關閉店面的報導鋪天蓋地。在這些報導中,我們可以聞到一種濃烈的幸災樂禍的氣味,一時間,我也看到很多創業者的轉發文字。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果然不出我所料。
9月21日,黃太吉(煎餅果子品牌)創始人赫暢發文章問了大家三句話:
「黃太吉四年的出現,對中國的餐飲行業究竟有沒有貢獻?」
「黃太吉對於餐飲新一代創業者究竟影響有多大?」
「你們真的希望一個沒有黃太吉的世界嗎?」
赫暢要得多嗎?無非是一個等著他做出努力、克服困難的機會而已。
創業者就是珊瑚蟲,他們是用身體堆出島礁,最後穿出海面。他們每一代人,都在用生命的某一個片段,來推動商業文明的進步。
以成敗論英雄,是他們應當承受的宿命。但是,同樣承擔這種宿命的創業共同體,再這樣做就不厚道了。你用你當下的快感,壘起你自己成長路上的一座座高牆。信口雌黃的批評何其容易,就算你對了又能怎樣?
與其去嘲諷職責,不如仔細欣賞他人為你探的路,感受價值創造瞬間帶給你的驚喜。
你看,這就是創業者共同體
我們非常鄭重的呼籲,2017年開始,創業者不黑創業者。
以上好像都在訴苦,但是創業者也有一筆其他人沒有的財富。
人生的各種活法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在自己的活法裡是不是步步登高,決定了一個人的成色。作為創業者,我們擁有了一根看得見的進度條,反映我們的內心成長、認知升級。所有人都看得見,你爬了多高,走了多遠。
對一個創業者來說,你讀了多少書,上了多少學,開了多少會,承受了下屬的多少委屈,你的進度條不會騙你。
自由市場經濟演化至今,終於可以賜予這一代創業者一個巨大的福祉——可以用數字標定一個人人生的高度。
2016年,每一個創業者都擁有一些可以標記自己的數字。2017年,我們推動它,也就是推動自己向上成長。
正如莎士比亞在《暴風雨》裡寫到:「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