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Facebook Pixel

劉德(小米科技共同創辦人):小米過度追求「極致」帶來的教訓

2017-02-07
36kr
劉德(小米科技共同創辦人):小米過度追求「極致」帶來的教訓

編者按:本文內容為2016年12月中國湖畔大學線上課程《湖畔三板斧》,小米科技共同創辦人、負責小米生態鏈的副總裁劉德發表「小米生態鏈Part 1:小米的產品故事」為主題的內部分享。

筆記之前,請先思考:

小米的產品越來越多,是不是就等同於小米品牌的稀釋呢? 

小米要如何做一家科技百貨公司?

小米生態鏈企業有哪些得與失?

小米為何只滿足80%人的80%的需求?

關於小米佈局的紫米科技(銷售行動電源等產品)、電源排插、小米手環等給我們帶來的經驗與教訓。 

一、世界上坪效比最高的是蘋果,其次是米家

當小米的產品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會出現品牌的稀釋,大家認為我們把小米的品牌稀釋了,小米手機不專注了。其實說句實話,我們的壓力來自哪裡?其實並不來自於生態鏈的產品越來越多,而是來自於手機,不如原來那麼強了,因此輿論就會有一個聲音:

「你們今天做淨化器明天做路由器,有沒有花點時間把手機做好了?」

所以外界就會抱怨我們不專注,那是那時候我們遇到的最大壓力。

劉德(小米科技共同創辦人):小米過度追求「極致」帶來的教訓

出於這個壓力,我們今年(2016年)3月份的時候發了一個新品牌——米家。我們把小米和米家這兩個品牌切分開,小米就專注於手機以及非常嚴謹的手機周邊,比如說手機電視、路由器、筆記本。把其他所有的小米產品都用在米家品牌裡。米家完全是為了把小米的其他產品跟小米的品牌區分開來。

我們就是一家百貨公司,是一家科技百貨公司。

說到米家,我分享幾個數字。

我們現在到2016年年底應該有60家店了,目前是7天開一家。在未來的兩年內,我們還是要迅速地把它擴到1000家。目前的60家店大一點的,就是位置好一點的,差不多年收入在一個億左右,大概200~260平方公尺左右。

劉德(小米科技共同創辦人):小米過度追求「極致」帶來的教訓

這樣的店坪效比是什麼概念?這個世界上最賺錢的坪效比,第一是蘋果店,第二名的是Tiffany。因為只有賣鑽石和白金,才可能有這麼高的坪效。現在小米的店就排在他們倆之間,只要我們保持住這個狀態,有1000家店的時候,我們線下渠道基本就暢通一些,到時候就是第一名叫蘋果,第二名叫小米,第三名叫Tiffany。

二、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成與敗

手機和其他東西不一樣,是把技術端蘊藏在整個供應鏈體系裡。小米把技術端都藏在所有的生態鏈公司裡,每一家生產公司,都要求它是一家技術公司,它可以不是一個渠道公司,甚至不是一家產品公司,但它必須是一家技術公司,能夠把我們對產品的定義給搞定,做出來。

小米的生態鏈公司,我們要保什麼呢?

1、保增長:沒有增長,什麼都沒有了;

2、保用戶的質量和數量:這才是一個互聯網公司的屬性;

3、保技術的制高點;

4、保品牌。

案例一、紫米科技(行動電源公司) ——「不明白行業本質,你就做不贏」

2013年年初的時候,有一個兄弟是設計師,他自己做了個行動電源來找我,便宜點讓我們幫他賣,而且說是蘋果電芯。這個兄弟給了我一個巨大的提醒,就是說任何行業,都有個行業本質。這個產業的本質是什麼,你不能明白,你就做不贏。
他給我的巨大提醒是,行動電源的產業本質是個尾貨(SmartM註:指在生產和流通環節中產生的庫存,包括訂單外生產的產品、銷售剩餘的商品等)生意。電芯廠給各個手機廠商提供電池,到了年底這個型號餘20萬支,那個型號富餘30萬支,它有庫存,蘋果也是有庫存的。有了庫存以後怎麼辦呢?他做一個殼,把他扣上,起個名字,這就出現了行動電源這個生意,所以它本質上是尾貨生意。

到了2013年4月份的時候,聯想出了一條消息,說聯想今天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供應商了。

商業是一個信號學的世界,就是信號很重要,因為2013年是筆記型電腦受到iPad的衝擊最嚴重的一年,所以筆記型電腦在減產。當然今天又不是這個局面了,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從時間軸上, 2013年上半年筆電市場整個萎縮,它的18650電芯(SmartM註:指電池直徑為18mm,長度為65mm,圓柱體型的電池,市面上見到的行動電源大多數採用18650電芯)出現大量的尾貨。

問題來了,如果說行動電源本質是個尾貨生意,忽然有一天,全球最大的尾貨出現了,我們可不可以做?當然可以,非常符合小米的單品海量的邏輯。 

做行動電源吧,可能有巨大的機會。 

我們去找了三星和LG,把18650標準的電芯尾貨,用給聯想的價格全給我們。所以,我們2013年的12月4號推出了小米的行動電源。

劉德(小米科技共同創辦人):小米過度追求「極致」帶來的教訓

那個時候,1萬毫安的移動電源,大概在市場的價格應該是150到250之間,我們當時做到69元零售,且是金屬殼。實際當時的保本成本比69元(人民幣,以下同)還要貴,我精算過,到了200萬隻以後,它的平衡點就回來了。第一年我們就賣了大概一千多萬隻了。過去三年,我們賣了5800萬支。

當一年賣2000萬隻行動電源的時候,我們迅速就成為這個地球上最大的電芯採購商。我們現在每年買一支電芯,全球一共產7只電芯,有1/7都是我們買的。 

小結:

第一,你要知道一個行業一個產業的本質;

第二、在對的時間點,用對的策略去打一仗; 

找到對的時間、對的方法,看清本質,它就會高速增長,否則就會很痛苦地徘徊。如果一家公司有高速增長,是非常美妙的。

第三、任何企業都是有時間軸的。

案例二、電源排插(青米科技)——「過度追求極致帶來的教訓」 

因為那個時候很多人遇到的問題就是需要很多USB的充電器。那時我們覺得電源排插是個機會,應該可以做強電和弱電在一起的充電線。我們是第一個把它做在一起的。我們用3C產品的精度做了一款普普通通的插線板,從技術上和工藝上降維攻擊。

教訓: 

第一,我們對體積的追求過於極致了,導致成本比較高;

這款產品要是再寬兩毫米,成本能下降30%。我們當時有個盲點,就是我們要追求極致,所以把它做的一點縫隙都沒有,它的難度在哪呢?連組裝​​的工人裝起來都很慢,裝不進去。其實極致永遠是相對的。 

第二、定價也過於極致。

我們定價是不是能稍微寬鬆一點?我們原來定價49,我們能不能訂59呢?多10塊錢也沒問題了,因為你多了這10塊錢,這空間稍微高一點,你可以到各個管道去賣也沒問題。訂價太極致就沒有流出來,放到其他的管道去,走不動,只能在我們自己的通路走。

案例三:小米手環(華米科技)——「我們只滿足80%人的80%的需求」

我們的手環第一年賣了1200萬支,排第二名,用了一年的時間佔中國市場的80%。到現在為止,手環大概賣了兩千多萬,差不多賣了兩年的時間。現在已經做到第二代了。

劉德(小米科技共同創辦人):小米過度追求「極致」帶來的教訓

為什麼手環我們能打贏,而那麼多做手環的公司打不贏?

小米做手環在79元,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就覺得這有機會。第一個機會就是手環徘徊在一個小眾市場裡;第二個機會是有巨大的價格差,國外的手環要1500;第三是有巨大的需求,因為智能硬件的興起,年輕人開始想嘗試新東西。

當你做一個產業之前,你要先把大邏輯定好,我們定了兩個邏輯:

第一,我們要用一個大眾產品的邏輯做這個小眾產品,手環在我們做之前一定是個小眾產品;所以要把成本降下來(過去手環要1000多塊);

第二,一定要把它做到100元以內,極大程度上降低它的嘗試門檻,讓每個年輕人、讓一個計程車司機都願意試一試。所以要有用戶黏性(傳統的手環沒黏性); 

第三,把功能限制到非常狹窄的定義的功能範圍,因為這樣你才能把成本控制好。我們就留了幾個功能:計步、計睡眠、算卡路里、叫醒你、自動解鎖,其他的功能全刪掉,因為任何一個產品80%的功能都是沒用的,只有20%的功能承載了80%的需求。

劉德(小米科技共同創辦人):小米過度追求「極致」帶來的教訓

 

所以小米做產品的邏輯是,我們要針對80%用戶的需來做產品,我只滿足80%人的80%的需求。這樣看就很簡單了,我要做非常大眾的產品。

小米走的是「產品先行」的路。當你產品足夠好的時候,你的品牌也就成為世界一流品牌,剩下的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互聯網是一個享受人口紅利的時代。一定要做那些廣普剛需的產品,要做大市場,哪裡人多往哪去。過去你可以花上5億、10億砸廣告,把廣告拿出來,說我這個品牌多麼知名,然後賣東西。但今天不是了,今天只要你東西好,它在互聯網上就可以自傳。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

36kr

 

【超過300本影音說書陪你成就更好的自己】讓大大學院與你共讀,幫助「沒時間讀書」、「讀書速度很慢」、「讀完就忘記」、「抓不到重點」的你,利用18分鐘領略閱讀的樂趣,吸收並帶走鮮明觀點,真正讓知識內涵融會於日常生活。立即點擊加入
大大讀書|全台最大線上影音說書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來信投稿、洽談文章授權。

關注職場最新趨勢,為知識學習創造最佳環境

大大學院「全台最大影音說書.知識學習平台」,致力於推廣終生學習、培養職場人士的閱讀習慣。

按讚、追蹤「大大學院」Facebook粉絲團,每天更新最新職場趨勢文章,帶你掌握關鍵資訊。

加入「大大學院|職場趨勢新觀點」,最新、最實用的職場課程都在這,學習資訊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Line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處理中